跨族群的想像是對社會改革的一種期待,本就無可厚非。然而,公民組織在推行任何跨族群議程的當兒,須謹記族群交流應以尊重差異、尋找共同點爲前提,否則巧成拙,加深族群之間的成見與誤解。組織活動與社運之成敗,胥視其目的達成與否,跨族群僅是其一方式與手段。切勿將之上升至唯一真理,那只會自繫緊箍咒,反而阻礙了組織與社會發展。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 b Z/ E, m7 @, S
在多元族群社會裡,族群關係本就是社會顯議題,各類公民議題更是全民課題,不分膚色、文化、語言。在經歷了308的震撼與505的激蕩,政黨輪替已成爲多數馬來西亞人的願望,而「跨族群」亦已躍升爲公民社會中最夯的詞彙。知識分子評論强打跨族群、公民領袖致辭突出跨族群、社會團體辦活動强調跨族群,仿佛不提跨族群就是跟不上潮流,與時代脫節。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7 [( M, `% B* d5 N& o& @
雖然人人都提跨族群,但是否有落實的意願且具備推行的能力,卻又是另一回事。若僅一味地高唱跨族群,只會淪爲華而不實的空洞口號,不具有任何實際效用。其實,跨族群僅是種方式與手段,並非社會運動的理念與目的。
8 N, M1 }, ~/ d. Y' r6 }% o公仔箱論壇跨族群是建立在認同族群多元文化之上,即各族群之間存在特定差異,因而需給予適度瞭解、尊重、體諒與包容。族群因其生活方式、文化習俗、語言表達的差別,而延生出其獨有的特質,構成族群的集體意識,進而影響其對對事物的看法。然而,正是因爲彼此間的差異,因此形構出馬來西亞社會的多樣性;跨族群即是加强族群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並從中找出共同之處,加以協作。
( I$ o4 N8 W, p) L4 L6 Ktvb now,tvbnow,bttvb如今,馬來西亞公民社會迷失在「爲跨族群而跨」裡,視爲之政治正確的社會符號,因而混淆了運動的目的與手段,本末倒置。這在華團組織尤其常見。往往僅爲了績效指標而參與或舉辦跨族群活動,卻忽略所需條件,無法真正進行跨族群交流,遑論增進彼此的瞭解。
9 G8 P& l- v: Pwww2.tvboxnow.com縱觀現有公民社會活動或社會運動,各類跨族群活動大致上可依照性質分爲三大種類,即注重表像的形式跨族群、分享差異的文化跨族群,以及共同協作的議題跨族群。公仔箱論壇0 V% J% e! X% N( ?( M. n(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K' \ T0 B, U" u( P( K. L
一、形式跨族群:顧名思義乃著重於片面的表像,並未具備跨族群的實質意涵。此類型通常出現於官方與民間的組織活動之中。藉以不同族群的生理特徵的差別,以作爲活動的點綴,進而換取跨族群的美名。www2.tvboxnow.com' `* I1 O2 H5 q& R) y
馬來西亞自建國以降,政治領域從不缺這類跨族群的活動,因這正是政治人物做秀的重要場合。每當族群慶典與節慶,各政黨黨要與人民代議士都需盛裝赴會,更須穿上有關民族服裝,口操一兩句應景的祝賀語,以此展現跨族群。其中,首相納吉身穿唐裝揖手恭賀華族農曆新年快樂、在野聯盟領袖安華用毛筆書寫「我們都是一家人」,以及各族政治人物齊齊撈生等,這些都是常見形式跨族群的方式。不論宴會聚餐、門戶開放或節日慶典等,各族群互訪參與仍局限於極少數的領袖,充其量只是組織間的禮尚往來以及媒體宣傳的亮點。公仔箱論壇 S; ~- W4 {+ E# G; _: E7 s- R
此外,受跨族群大潮影響,某些民間華團也嘗試向友族團體伸出橄欖枝,希望找出一條跨族群之路。然而,在尚未認清跨族群的目的為何之前,民間團體多半只能依樣畫葫蘆,重複政黨跨族群的形式。值得玩味的是,這些進步組織卻同時譴責國陣著重外表而非內涵的跨族群手法。
6 P: ~ `2 c$ J; _4 G/ _2 ~! J4 C公仔箱論壇二、文化跨族群是以族群文化的差異作爲相互分享與交流的核心,通常發生在民間組織或個體自發性的交流,藉以分享各族群不同的歷史、語言、飲食與習俗等,從中學習與欣賞多元文化的豐富性。公仔箱論壇+ V: z: J% @8 Y
族群間的文化交流絕非稀事,並於日常生活中不斷重複發生,互相影響與相互融合。由於族群間長期不斷接觸,個別族群文化都吸納了他族的文化元素,其中以語言使用與飲食文化最為明顯,久之衍生出馬來西亞獨有的本土特色。
% s; `2 }7 Z3 e,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除了隨其自然演變,文化跨族群亦可以舉辦文化交流活動加以催生,文化研討、美食大會與藝術匯演等乃常見方式,藉而分享族群文化差異所産生的多元活力,進而激發出新事物、新觀點。惟若未以瞭解、尊重與包容爲先决條件,再多嘗試只不過是無聊的戲碼,與形式跨族群無異。www2.tvboxnow.com2 \1 i% G- c% i3 b+ e

: d1 Z& L/ V I, _' b' d$ D(照片來源/The Rocket)
3 l+ Z/ i: J) `. {( l' M8 B三、議題跨族群:現今社會乃由不同利益群體結合而成,各群體因維護其權益而發聲。議題跨族群是以特定社會議題,串聯與社會不同群體,從而結合衆人之力,以換取共同利益。這類跨族群通常出現於權益組織與公民社會的運動之中。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L/ k. f9 P& B% l5 {5 K# T; g9 r9 i
公民社會組織常以議題串聯組織,進而形成跨族群、跨階級的結盟,借此壯大力量,如淨選盟2.0與廢除內安法令聯盟等。公民組織不看族群,只關心組織共同的宗旨與目標,以便團結人力與資源,推進社會改革。
7 D3 V5 `( k& {( z3 H4 wwww2.tvboxnow.com其實,公民權益屬全民議題,實難以族群加以區隔。其中,國內英文源流的公民組織可爲議題跨族群的案例,即組織堅守人權與民主的信念,無視成員的膚色差別。縱然族群的文化與歷史背景會影響其觀點,這並非既定且不可改變。認清族群差異,從中找出共同語言與信念,求同存異本就不是矛盾之說。此外,各族群對民主與人權的追求,即可成爲跨族群合作之基點。
" A! v9 u n" ~6 `, c# m9 z# e9 j8 m h議題跨族群需要掌握特定知識與專業,這是華社華團尚需加强的部分。如果意見交流乃至對事物與理念的認知,缺乏相關論述將會陷入被動的窘境。許多公民社會課題屬人權與民主範疇,若對相關知識瞭解不深,只能扮演配合與輔助的角色,無法真正參與交流分享意見,或將議題與其組織結合。這也正是爲何某些華團無法依循組織原則,適度篩選所參與的公民議題,反之盲目地以跨族群爲由,囫圇吞棗樣樣參與,導致組織失去方向,空忙一場。
3 B$ H& F" _, S2 `' b: ~/ D" zwww2.tvboxnow.com / b2 y6 c5 W4 O" q. s& ?
此外,華團並不重視論述建設,甚少投入資源深耕,更遑論發展新論述。族群交流不僅爲了瞭解對方,也需讓對方瞭解本身的信念。以華文教育團體爲例,華教乃是族群教育,也是語言權利,更是母語教育。國際上已有衆多研究論證母語教育的有效性,少數族群權利也逐漸受到世界各國認可,立法明文保護。然而,除了以族群角度之外,國內華教團體尚未具備以其他角度詮釋運動的能力,如以權利和教育角度說服其他族群,讓友族理解華教亦是母語教育的一環,保存母語教育有利國家教育發展,符合多元文化的本質。tvb now,tvbnow,bttvb# q' Z2 T- y5 \; h x% x# r
跨族群的想像是對社會改革的一種期待,本就無可厚非。然而,公民組織在推行任何跨族群議程的當兒,須謹記族群交流應以尊重差異、尋找共同點爲前提,否則巧成拙,加深族群之間的成見與誤解。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k) I' \: X4 H4 T+ P7 ]+ N) \2 O: W
此外,組織活動與社會運動的成敗,胥視其目的達成與否,跨族群僅是其一方式與手段。切勿將之上升至唯一的真理,那只會自繫緊箍咒,反而阻礙了組織與社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