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自然百科] 大熊貓秘笈-熊貓生命奧秘以及經典熊貓真實故事!)

 ,  描述: 喜歡熊貓的朋友常來更新
本帖最後由 如意輪 於 2011-1-7 12:15 AM 編輯

引言:大熊貓的珍貴可愛溶化了很多世人的心,但是數量太少,時刻有滅絕危險,我是個熊貓迷,除了分享熊貓的可愛,同時;希望以愛心之力量; 化為保護熊貓的力量。

- 大熊貓外交 - 黑白大使 熊貓外交 千年前就有
- 簡介熊貓外交史 - 和平友善的民間大使  大熊貓是中國最好的名片
- 中國熊貓:黑白外交溫暖世界
- 在台灣團團和圓圓 香港樂樂和盈盈
- 大熊貓起源之謎- 博物學家——大衛神父(譚微道)
- 大熊貓秘笈 : 秦嶺姑娘白雪的故事
- 大熊貓奧秘之:
(1)熊中的異類之一-從吃肉到食竹
  (2)  熊中的異類之二 - 大熊貓如何適應了吃竹子:  
      * 大熊貓降低能量消耗的典範
  (3) 大熊貓秘笈大熊貓生命之初 熊貓繁殖秘密

-  向英雄熊貓媽媽致敬:
1.  斷掌媽媽雷雷2.  熊貓媽媽20#
3.  熊貓媽媽21#(更新)

- 白雲家族

- 交替撫養的成個

4. 北極熊悲歌
1

評分次數

  • ~嘉~

友好天使

本帖最後由 如意輪 於 2010-5-20 04:37 PM 編輯

黑白大使 熊貓外交 千年前就有

【世界日報╱記者 韓劍華】2010.02.21 08:55 pm

在美國出生的大熊貓「泰山」和「美蘭」,春節前夕從美國搭乘專機、千里迢迢地飛抵四川;經過一個月的隔離檢疫之後,即可公開露面。




2005年出生的泰山,父母「添添」、「美香」於2000年抵達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而2006年出生的美蘭,父母「倫倫」、「洋洋」1999年來到亞特蘭大動物園。泰山、美蘭的父母當年來美,是扮演中國的「黑白大使」;如今在美國出生的泰山回中國老家,則被華盛頓市官員形容為「華盛頓大使」、永遠的華盛頓居民。 華美根據國家林業局大熊貓保護辦公室統計,目前有32隻大熊貓生活在海外,以美國14隻最多,其次是日本9隻,泰國3隻,澳洲、奧地利、西班牙各2隻。

早在千年之前,大熊貓就扮演和平、友誼的使者,日本史料記載,西元685年,武則天曾送給日本天皇兩隻熊貓和70張毛皮。

1957年至1982年,24隻大熊貓作為和平使者、友好使者分別贈送給前蘇聯、北韓、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墨西哥、西班牙、西德等國。1982年之前,中國式的「熊貓外交」均係政治性考量贈與外國。

1982年之後,出於對瀕危動物的保護,中國決定不再向外國贈送大熊貓,亦不進行商業借展。大熊貓只能以租借或雙方合作進行大熊貓科研的方式出國,租期10年,一年110萬美元;熊貓幼仔一年60萬美元,兩年之後歸還中國。



最早來美的大熊貓是1972年4月抵達華府的興興和玲玲。當年尼克森總統訪問中國,同行帶去了兩隻麝香牛,中國則以兩隻熊貓作為國禮投桃抱李。至此在中國和大部分西方國家尚未建交之際,熊貓率先以「黑白大使」身分漂洋過海,敲開西方國家大門。

正值當前中美關係面臨貿易保護、歐巴馬見達賴、軍售台灣等重大敏感分歧時刻,泰山和美蘭在農曆春節前返鄉,或許正是期盼兩代大熊貓,能夠適時扮演好拉近中美距離的親善大使。

揭秘熊貓外交 親善大使功不可沒-天下天天談 (1) - (9)
我把節目編輯了幾個小段,方便觀看。也可以當獨立故事看。


尼克森夫人試探地要大熊貓:

本帖最後由 如意輪 於 2010-4-2 02:07 PM 編輯

根據新聞節目: 揭秘熊貓外交 親善大使功不可沒-天下天天談

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總統應周恩來總理的邀請首次訪華偕夫人如約來到中國。這位總統夫人毫不掩飾對大熊貓的興趣,儘管她的行程一再修 改,但是,去動物園看熊貓這一項卻始終保留。尼克森夫人到達中國後的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前往北京動物園,雖然有專門的攝影組跟隨,但她還是用相機親自為熊貓拍照,喂它們吃東西,臨走時還依依不捨,不斷稱讚熊貓可愛,並且試探性地提出想要熊貓。上街購物時,尼克森夫人和她的隨從又買了一大堆熊貓玩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UVGbZBr6v8

  
主持人:你看這個尼克森總統的夫人,到這個動物園親自的照片,而且臨走的時候,還特意買了一大堆熊貓玩具,看起來她對熊貓真的是情有獨鍾,葉海 林先生對當時具體的情況是不是有所瞭解?

  

葉海林:那麼應該說美國人開始也知道這個希望並不大,因為中國一直沒有表示說我要給你熊貓這樣一個,那突然就是在這個告別晚宴上,那麼當時周恩 來總理就拿出了熊貓香煙的這個標誌,來給這個尼克森夫人看,說你喜不喜歡這個,尼克森的夫人就說我不抽煙,周恩來總統說我不是說這個煙上的這個,這樣把這 個資訊傳遞過去,那麼之後的兩個月,那麼中國的第一批赴美的熊貓,就是這個興興和玲玲那就起程了,應該說整個這個過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最有意思最 耐人尋味的事情是1972年中國和美國還沒有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那我們要等到7年以後,到1979年中美才建交,可以說這兩隻熊貓作為我們友好的大使,是 比我們正式的特命全權大使,到任早了7年的,那這也是中美建交過程中的一個佳話。
大熊貓泰山離美啟程返中國
2010年02月04日 15:51   明報



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的寵兒大熊貓泰山4日登上回國專機,和三歲大熊貓美蘭離開華盛頓,飛返中國成都。(法新社)



聯邦快遞公司為大熊貓泰山和美蘭分別訂造了起居箱,隨機亦為大熊貓準備了75公斤竹子作飛機餐。(法新社)

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的寵兒大熊貓泰山4日登上回國專機,和三歲大熊貓美蘭離開華盛頓,飛返中國成都。作為美國最知名的大熊貓,泰山從離開動物園到登機都享受了VIP待遇。他的專車不僅有警車全程護送,行車路線也事先對外保密。承擔運送任務的聯邦快遞公司為大熊貓全副武裝,他們給泰山和美蘭分別訂造了起居箱,在貨車車身和飛機機頭印上了大熊貓頭像,參與運送任務的人員身着熊貓工作服、一致稱為「聯邦快遞熊貓工作組」。

來到杜勒斯機場為泰山送行的聯邦快遞公司副總裁黃賡告表示,聯邦快遞動員了400至500人參與了大熊貓運送任務,熊貓專機先從孟菲斯飛往亞特蘭大接上美蘭,4日上午抵達華盛頓。兩隻熊貓經過14個半小時不間斷飛行後將於當地時間5日下午抵達中國成都,全程有醫護人員、飼養員、快遞專送員等十多名專職人員陪同,隨機配備了75公斤的竹子以及其它物資。

基於安全考慮,為數不多的泰山迷獲准在機場目送泰山登機。接近中午12時,泰山的專車才出現在杜勒斯機場貨運通道。人們紛紛舉起相機,希望留下泰山在華盛頓的最後影像。4歲的泰山坐在一個長2米、高1.3米、鑲着有機玻璃的透明箱子內,依舊泰然自若。牠啃着手上的嫩竹,時不時扭頭瞅瞅歡送的隊伍。當起降機托着泰山緩緩升向機艙,現場群衆不斷呼喊着泰山的名字,而泰山也若有感應,張着腦袋呆呆地望着人群。

在華盛頓出生的泰山被視為華盛頓最重要的居民。華盛頓市長髮言人斯科特說:「牠永遠是華盛頓居民,我們也歡迎牠的親戚來這 安家落戶。」
泰山原定2007年7月回國,但美方強烈輓留小泰山,中國遂兩度同意延期,讓泰山在華盛頓生活至今。斯科特表示,中方同意讓泰山多停留了兩年,美方感到很幸運。泰山回到中國後,將成為「華盛頓大使」,是美中友好關係的一個象徵。

中國駐美大使館公使謝鋒表示,「泰山和美蘭令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兩國人民的友誼是中美關係的堅實基礎。在此基礎之上,我們相信可以克服任何困難,使兩國關係取得更大的發展。」

抵達成都後,泰山將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接管,而美蘭將由中國動物園協會接收。在被送往卧龍自然保護區定居前,泰山將在碧峰峽保育基地停留一周以適應新環境。

(新華社)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overseamedia/mingpao/20100204/15511172512.html
本帖最後由 如意輪 於 2010-4-2 02:17 PM 編輯

中國熊貓:黑白外交溫暖世界




解說:根據國家林業局大熊貓保護辦公室的最新統計,目前有32只大熊貓生活在海外。其中美國最多,一共有14只,其次是日本9只,泰國3只,澳大利亞、奧地利、西班牙各兩隻。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主要通過作為國禮贈送、商業借展、科技交流合作等三種途徑開展大熊貓國際交往。1982年以後,出於對瀕危動物的保護需要,中國不再向國外贈送大熊貓,也不再進行大熊貓商業借展,主要開展大熊貓國際科技交流合作。這些大熊貓的“留洋”期一般為十年,在海外產下的幼仔也屬於中國,長到三歲後要回到祖國。
  
水均益:我們今天這個話題有兩位元特約評論員,一位是葉海林先生,還有一位是周慶安先生。我注意到外國媒體在說到中國行走世界的熊貓,基本上用了一個詞叫做“黑白外交使者”,葉先生先給我們講講,據你所知,行走於天下黑白外交使者們都有一些什麼樣的故事?最早是什麼時候?

   
正在評論:熊貓與時俱進  不同歷史時期承擔不同使命

葉海林  特約評論員:
我們知道典籍上最早的時候,武則天當年曾經給日本封賜了幾張熊貓皮,當時不叫熊貓,這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之後在19世紀中葉的時候,法國人到中國來探險,也發現了熊貓皮,之後也有一些熊貓皮流入到了歐洲,當然這些熊貓皮不全是,歐洲人見到這些熊貓皮的時候,它們不全是標本,它們還有一些是後來被剝製成熊貓皮早期的歷史也是很辛酸的,但真正第一隻活的大熊貓到西方世界,是到美國,是1937年的事情,一個美國人他偷運了一隻大熊貓,遠赴重洋到美國去。

水均益:我好像聽說這個故事,當時他歷經千辛萬苦。
葉海林:在海關的報關上說的是一隻哈巴狗,我帶的只是一隻哈巴狗。
  
水均益:有這麼小的哈巴狗嗎。

葉海林:行賄了兩美元,用兩美元的代價就讓它通過了中國的邊防。

水均益:這是第一隻活體的大熊貓到了美國。

專家觀點:國家不強熊貓都不是你的

葉海林: 對,第一隻,一年半以後這只熊貓就去世了,其實這個往事是頗讓人辛酸的,它跟日後的熊貓黑白外交沒有任何關係,那個時候我們國力不強,熊貓都不是你的。想起來,當年童安格有一首歌,我們早期的華人出去的時候,不是有一首叫“狂風和巨浪回首已茫茫”,其實改一下,“為什麼連熊貓都註定要流浪”,那個時候人家把熊貓運出去借展,雖然說表明了這個動物來自中國,但是這跟中國政府,跟中國外交任何關係都沒有,這是一個西方人對東方的獵奇,僅此而已。

水均益:周先生我注意到,這次泰山跟美蘭從美國回來,美國媒體這兩天你看,像英國的BCC,美國的CNN幾乎是比較靠前的頭條、二條報導,而且報導裏邊都說,實際上泰山跟美蘭給當下的中美關係,加了一點點溫情的色彩,連去到在美國機場送行的,咱們中國外交使館一位高級官員也都說的是非常溫情的話,說它們是和平的使者,友誼的使者,它們對於中美兩國友好會起到很大的作用等等,美國媒體也注意到這一點。

(美媒體拍下泰山的翻跟斗的絶活)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教授  林文程


中國的熊貓外交史
以熊貓代替龍為中國標誌


一、   前言
任何東西只要被用來影響兩國之關係,就成為外交政策之工具。在中國所使用的外交工具中,如果要找一項獨一無二為其它國家所沒有的工具,那應該就是熊貓,因為熊貓是中國獨有之特產。它與長城同樣是中國的象徵,熊貓外交也變成中國的一項特色。中國政府將熊貓作為外交禮物送給其它國家的歷史相當久遠,根據日本史料記載,早在公元685年,唐朝就曾送給日本兩隻熊貓。然而,將熊貓外交發揮得最淋漓盡致的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熊貓甚至可被視為中國軟實力(soft power)的一種,可愛的熊貓被送到其它國家時,輕易地征服這些國家之人民,尤其是年輕的一代,進而產生對中國之好感。

二、   中國熊貓外交的演進
共產中國之熊貓外交大致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957年至1982年,在此一時期中國將熊貓免費送給其它國家,作為兩國外交友好之禮物。最先獲得共產中國熊貓禮物當然是蘇聯,蘇聯於1950年2月14日與中國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成為中國之軍事同盟國、國家安全之保護國、及資金與科技的來源國,北京表示友好,在1957年將第一隻熊貓送給蘇聯,1959年又送一隻給蘇聯。北韓是中國另一個同盟國,1950至53年兩國並肩作戰對抗「美國帝國主義」,情誼非同一般,因此1965至1980年陸續送了五隻熊貓給北韓。

共產中國於1971年10月25日取得聯合國席次之後,與西方國家之關係陸續改善,贈送熊貓成為對這些西方國家的絕佳外交禮物。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訪問中國,與中國總理周恩來會談時,周恩來宣布送兩隻熊貓給美國,這是共黨中國首次將熊貓送給西方國家。在1970年代,中國共送給包括美國在內的7個國家共十六隻熊貓,除了美國之外,其它六個國家是日本(1972年10月、1980年、1982年共四隻)、法國(1973年兩隻)、英國(1974年4月兩隻)、西德(1974年11月兩隻)、墨西哥(1975年9月兩隻)、和西班牙(1978年9月兩隻)。

這七個國家當中,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國家,法國、英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日本和西德則是世界上的經濟強權。因此中國熊貓外交的對象不是同盟國就是西方強權,除了墨西哥與西班牙之外,一般發展中國家不可能獲得中國之熊貓。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教授  林文程

中國的熊貓外交史
以熊貓代替龍為中國標誌


第二階段是從1982年至1994年,因為中國將熊貓送給其它國家之作法有違1975年「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國乃改將熊貓做為商品短期租借給其它國家。利用此一途徑向中國租借熊貓的國家包括美國、日本、英國、荷蘭、比利時、德國、愛爾蘭、墨西哥、澳洲和紐西蘭。但是此一作法使熊貓成為牟利之商品,危害到熊貓的健康與安全,而遭許多環保團體之批評,迫使中國停止為商業目的而出借熊貓。

第三個階段從1994年開始,中國與其它國家以科學研究交換的方式,將熊貓租借給其它國家,租金並不便宜。以美國為例,每一對熊貓每年租金將近一百萬美元,如果租借期間生下小熊貓,每年租金增加五十萬美元,而且兩年之後要將小熊貓交還中國。此外,每個動物園每年另外支付一百萬美元,作為美國和中國熊貓研究與保護計畫,合約時間一般是十年,十年下來租用一對熊貓的代價大約兩千萬美元,不是一般動物園所能承擔,當然發展中國家支付的租金會少一點。以第三種方式獲得熊貓的國家包括美國、韓國、泰國、澳洲、西班牙和日本等。

三、   中國熊貓外交的時機

中國宣布贈送美國熊貓的時機,選在美國總統跨過太平洋首次訪問共產中國時。贈送日本則是1972年兩國建交,以及1980年和1982年華國鋒和趙紫陽兩位前後任總理先後訪問日本的重要時刻,送給法國則是在法國總統龐必度於1973年9月訪問中國時宣布。贈送給英國是因為英國首相希斯(Edward Heath)訪華,贈送西德則選在總理施密特1975年訪問中國前。



租借熊貓的對象國,也均是強國或是與中國特別友好的國家,中國租借一對熊貓給澳洲是在胡錦濤2007年9月初訪問澳洲時,與澳洲總理霍華德(John Howard)簽約;租借給西班牙是因為西班牙國王卡洛斯(Juan Carlos)於2007年6月29日訪問中國。日本也是趁胡錦濤訪問日本的時機,向中國提出租借熊貓的要求。

總之,贈送或租借熊貓代表中國的善意,及象徵兩國之友好關係。中國選擇的時間均有外交及政治考量,通常是兩國進行國是訪問或高峰會的時機。中國在停止對外贈送熊貓之後,只對香港和台灣贈送熊貓。香港在1997年回歸之後,已經成為中國之領土,而中國對台灣贈送熊貓一對,取名「團團」和「圓圓」,採用的是境內轉移方式,在2008年12月24日送抵台灣,其統戰的用意不言而喻。

四、   結語

中國利用熊貓已經為國家爭取到巨大的外交利益。能否從中國獲得熊貓代表這些國家的份量及與中國外交關係的親疏,也因此很多國家為獲得熊貓而討好北京。然而,從物種保護的角度加以檢視,中國將熊貓當成外交工具,其實是一種違反環保之作法。熊貓是瀕臨滅絕的稀有動物,世界上現存的熊貓只有一千多隻,他們被帶離棲息地,尤其是送到國外,平均壽命只有8.5年,遠低於應有的平均壽命,中國如果真正珍惜國寶,就不應該將他們當成外交工具,但是北京政權連人命都不重視,而且一再踐踏人權,又如何會重視熊貓的權益?

在台灣團團和圓圓 香港樂樂和盈盈



     
在台灣團團和圓圓





香港樂樂和盈盈

大熊貓起源之謎

本帖最後由 如意輪 於 2010-4-2 03:14 PM 編輯



貓耶?熊耶?

1869年三月,大衛神父在寶興第一次看見大熊貓——一種奇特的黑白熊。186954日大衛真的獲得一個朝思慕想的活的大熊貓要把它運回自己的祖國,介紹給法國人民,介紹給世界。可惜的是這只被大衛神父示為無價珍寶的“黑白熊”喪生於運輸途中。於是大衛只能把一張大熊貓的皮送到了巴黎國家博物館。有的人對這種帶著“一副墨鏡”的的黑白熊表示好奇,也有人表示懷疑:以為大衛假造了一張無中生有動物的皮。法國國家博物館主任米勒-愛德華認真研究了這個他從來沒見過的動物——它身體的結構像熊,但是所有的熊都沒有它漂亮,它有一張圓呼呼憨態可掬的“娃娃臉”;它的圓臉像貓科動物,但是它的爪它的四肢它幾乎沒有尾巴跟貓科動物相差甚遠。它似乎與小熊貓比較接近。(小熊貓在發現大熊貓的42年以前在中國西藏發現,命名)於是參照小熊貓的命名定名為大貓熊——一種象貓的熊。以後由於誤會貓熊的名稱變成了熊貓。中國人原來的豎行的書寫順序是從右到左,而英文橫行的書寫順序是從左到右,中國人按照自己的習慣想當然地把英文的貓熊念成了熊貓,約定俗成,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叫大熊貓——包括法國人在內。

關於大熊貓的分類地位科學家已研究了100多年,爭論了100多年了。世界科學家對大熊貓的起源和分類上的細節—它們究竟是屬於熊科還是自成一科有不少爭論。有人認為熊貓是高度特化的熊,有人以為熊貓接近浣熊和小熊貓,尤其接近小熊貓;還有人認為把大熊貓獨立出來相對于熊科單立為大熊貓科。探討大熊貓的起源,第一個重要化石是1942年在匈牙利中新世地層中發現的牙化石。當時就把它定為一個新屬。後來結合在法國發現的化石進行比較研究,認為它與大熊貓有直系的血緣關系,並把匈牙利發現的標本,由過去的學者認為是一種野熊,明確地訂為葛氏郊熊貓。


我國學者邱占祥和祁國琴在雲南
祿豐晚中新世祿豐古猿的地層發現大熊貓的祖先型化石,既始熊貓。祿豐化石標本是一種小型的大熊貓,有很完整的頰臼。其牙齒的特點無可非議的屬於大熊貓類的,但它又具有不少的始熊的原始特徵。而始熊又無可置疑的屬於熊類的直系祖先。目前為止它是已知最早的大熊貓化石。祿豐化石為解決熊貓起源之迷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熊貓和熊類親緣關係的肯定要比跟浣熊類的親緣關係密切的多。它們在距今800-900萬年前晚中新世與熊類分道揚鑣而成始熊貓,由它演化的一個旁支郊熊貓類分佈於歐洲,在中新世滅絕。它的主支演化為大熊貓類,其中有一種小型大熊貓在更新世初期出現,以後滅絕了。另一種是現今的大熊貓。

在更新世中期化石種類在我國華南一帶非常普遍,20世紀以來在中國的廣大地區、在緬甸東部、在越南北部等數百處地點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熊貓化石,使得它的演化歷程越來越清晰可辯。在 300萬年以前,那時人類還沒有從古猿進化為真正的人,大熊貓就已經在中國的南方出現了。那時它的數量還不多,分佈區也很狹窄,是中國南方熱帶、亞熱帶叢林中巨猿動物群中的成員。始熊貓和早期的熊貓大概只有現代熊貓的一半大,身材大小就象一隻稍稍肥胖的狗,但嘴和腿比狗要短一點。從它的牙齒化石推斷,那時它的食性與現在的大熊貓沒有很大的區別,特化為專門食用竹子的“素食者”。以後熊貓家族經歷了200多萬年的進化磨練,隨著它它的軀體逐漸的增大“富態”,成了一個“肥豬”,體長約160180釐米,體重大約80---125公斤。因為竹子不象動物性食物有較高的營養,當熊貓的身體在進化過程中增大一點,其體表面積相對來說反而減少了,因此它們新陳代謝的代謝率也就相對的減少了。另一方面它們的身軀的增長是為了適應較為寒冷的環境。正象東北虎比華南虎大,北方人通常要比南方人高。身材體積大,體表的面積相對減少,也就減少了熱的散發。

距今約75萬年以前開始,大熊貓的分佈區域從珠江流域、長江流域向北越過橫亙於中國西部的秦嶺山脈,擴大至黃河流域,直達北京的周口店。這是大熊貓在數量上分佈區最為鼎盛時期,是當時亞洲南部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中的優勢種,其體形也向大處發展,比現代大熊貓約大1/8。處於鼎盛時期的大熊貓不僅廣泛生活于南方亞熱帶森林中,而且也逐漸的適應北方暖濕帶森林氣候。當與大熊貓同享一處生境的猿進化成了人——一個“能改變世界的優勢種”,大熊貓被人不斷地由沼澤河谷轉移到山腰山脊,環境氣候因而變的寒冷潮濕。再往後,它們幾乎萎縮在青藏高原狹小的地域裏,成為孑遺在青藏高原東緣的高山中“活的化石”。


熊科動物進化歷程簡述:

大約在2600萬年前的漸新世,由一個共同的古食肉類動物的祖先,分化成早期的似熊類和古浣熊類。在中新世晚期古浣熊直接演化成現今美洲的浣熊亞科的浣熊類動物,並在中新世晚期再分化出一個旁支,演化為小熊貓亞科的小熊貓種,僅分佈于亞洲。大熊貓的祖先是現代熊類發生輻射進化之前,從熊科動物的進化樹上單獨分出的一支。在早期的似熊類動物到中新世晚期分化出祖熊類和始熊貓。另一個旁支演化為半熊,並由它發展為鬣熊。祖熊類進步的一支在更新世時就演化成了今天的真熊類,即熊科動物,包括兩個亞科,一個是延續至今的眼鏡熊,屬於眼鏡熊亞科;熊亞科包括現今的黑熊、棕熊、美洲黑熊、北極熊、懶熊和馬來熊等六種。始熊貓朝著特殊的生活領域演化為獨特的大熊貓科。它的旁支郊熊貓屬分佈于歐洲,於中新世晚期已絕滅,主支演化為大熊貓屬,僅大熊貓一種孑遺于青藏高原的高山深谷中的竹林中。
一個偉大的博物學家——大衛神父(譚微道)(2008-03-09 21:00:35)


當年的外文雜誌對大衛的報導

大衛全名是:吉恩-皮埃爾-阿曼德-大衛。1862年生於法國比利牛斯山脈的一個小鎮,自幼熱愛自然,熱愛探險。美國哈佛大學1949年出版《大衛神甫的日記》(Abbe Davids Diary),大衛神甫是一位傳教士,也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1862年到1874年受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委託,他在中國經歷了非凡的探險旅程……
19世紀的巴黎是歐洲漢學發祥地何中心,中國被那些著迷于東方文化的人們描述為天堂一樣的聖地。大衛26歲時在日記中寫道:“我始終夢想著去中國傳教,12年來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從事這樣的工作,所以我努力修行成為一名神甫。而且從生命誕生的那一天起,26年來我一直希望到那個天堂的王國、蒙古或者類似的地方去學習新的語言和文化。”他的上司回答他說:“實現夢想需要等待。”在26歲-36歲等待的十年裏大衛被派往義大利的薩沃納市(Savona)教書. 薩沃納市是位於阿爾偹四山脈何地中海之間的港口城市。大衛神甫從少年時代起就著迷於昆蟲和植物分類,在這裏年輕的神甫漫遊于地中海沿岸,在阿爾匹四山脈的丘陵間攀登,為學生採集製作植物標本,他的學生在這個充滿激情的老師的影響下一些人成為了探險家,其中一個到達了西南太平洋拉尼西亞群島。

1862年大衛神甫在法國著名的漢學家朱利安(Stanislas Julien)引薦先前來拜訪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愛德華茲教授,而後年輕的神甫在馬賽港啟程開始在中國的尋找動植物標本的歷程。1865年大衛來到北京已經三年了,他在日記裏寫道:“這裏的人們對物種學的知識是多麼的缺乏啊!”他和他的傳教士同伴漸漸適應了北京的生活,他們各有所長——有的精通數學物理,有的擅長音樂,有的是高超的鐘錶機械師,他們彼此互補創辦了一所男子學校,教授各種課程,他們建立一所自然博物館——就在北京西什庫教堂的東配房,取名“百鳥堂”。據說慈禧也曾來參觀過。大衛在北京周邊收集了動植物標本,他對自然的探索永遠沒有盡頭:“人類的頭腦還不能解釋不同生物間彼此的相似,各種物種在地球上何時何怎樣的分佈,如何地分化何演變,如何以自身的生命之美取悅上帝。”就在此時大衛在皇家苑囿裏看到“一種有趣的反芻動物”“一種奇異的鹿”。1866年4月大衛將3只鹿的標本寄到巴黎,經愛德華堅定——它不僅是一個新種,而且是鹿科動物中的新屬——麋鹿屬(Pere Pavid’s Deer).

而後大衛離開了北京,他的中國探險旅程擴展到了阿拉善高原,武夷山區何四川西部的崇山峻嶺之間。1869年2月末大衛從成都來到了寶興(當時的名字叫穆坪成為鄧池溝天主教堂的第四任神甫。)在這裏大衛興致勃勃觀察記錄寶興豐富的生物世界——從甲殼蟲、野貓、杜鵑;從河水的漲落、草莓的酸度到布穀鳥奇怪的叫聲(他用一串樂譜描述了它的叫聲)無不詳盡記錄。

在這裏他發現了金絲猴和大熊貓,發現了許多的新種。不僅僅於此他1873年在江西採集生物標本時通說與江西毗鄰的福建時一個動物物種非常豐富的地方,他走進福建西北的武夷山區的崇安,住在掛墩,獲得了許多的動物新種,引起西方生物學界的重視。“掛墩”名揚海外。

大衛是第一個到我國西南高山區收集生物標本的西方人。他在西南山區的一系列發現為西方學術界對中國的動植物的認識展開了新的視野,他們注意到了中國西南山區豐富的動植物區系和大量的珍稀特有物種。大衛之後一系列的西方學者在這一地區考察科研。法國傳教士賴神甫(J M Gelavay)在洱海周圍、大理、鄧川、浪穹(洱原)賓川、麗江、鶴慶、劍川一帶收集動植物標本20余萬件。英國人普拉特(A.E.Pratt)在打箭爐(康定)考察採集,在他的基礎上英國昆蟲學家李徹(J.H.Leech)出版了專著《中國日本及朝鮮的蝶類》,1890年在滇西北活動的傳教士比埃特(M.Biet)為巴黎自然博物館收集到7只滇金絲猴標本。1899年英國園藝學者威爾遜(Ernest Henry Willson)在中國搜集引進珙桐鄧觀賞植物;1970年――1909年美國人查培(W.R.Zappey)在四川西部為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收集大量的動植物標本,他也是第一個在中國親手射殺扭角羚的西方人,1973年,奧地利植物學家韓馬迪(H.Hande-Mazzetti)到中國雲南考察——是繼英國人福里斯特、瓦德之後在川西和滇北進行大規模採集植物標本德西方學者)由他主持編寫的《中國植物總綱要》至今仍然是我國植物學家的重要參考著作,1931年費城自然科學院自然博物館鶴賓西法尼亞大學人類學博物館派出了以杜蘭(B.Dolan)為首德考察隊,在川藏邊境取得大量德鳥類和獸類的標本,包括大熊貓金絲猴鬣羚梅花鹿等珍稀動物。

大熊貓秘笈 : 秦嶺姑娘白雪的故事 Part 1

本帖最後由 如意輪 於 2010-4-2 03:00 PM 編輯

2001年5月29日晚,一個風雨交加,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臥龍大熊貓科研中心一隻懷孕兩個月的雌性的大熊貓逃進了山野。這是它“蓄謀已久”的周密的計畫:它趁人不備之時站立著用前掌將圍牆一寸一寸地摸過,圍牆內有一處地方地勢稍微高一點,它的兩臂使力就能使自己的身體懸空……它不動聲色地等待了很久——大熊貓是絕頂聰明的動物,它大腦的溝回比它的遠親熊科動物深而多——從進化角度說它的“智商”就高得多。

它名叫白雪,本來就出生在野外。1993年11月,在秦嶺太白山寒冷和疾病使白雪倒臥在山澗裏,當地山民救護了她。當時它芳齡3歲,年輕,但是身體狀況糟糕極了,體重僅40公斤,衰弱的沒有站立的力氣,腸道還感染了寄生蟲。經過治療和精心調養,10個月後她恢復了健康。1994年它跋涉千里來到了蘇州動物園。




白雪順利發情,懷孕,產下女兒

跟出生在圈養環境中的大熊貓不同,白雪知道那裏是自己真正的家園,什麼是自由!1994年9月16日它趁飼養員沒有將圈門鎖死,扒開鎖潛入園後的山上。80多天,她躲過了一次一次地毯似的搜索,躲過了警犬靈敏的鼻子。最後,也許是饑餓和對陌生環境的恐懼,也許是對人的信任和依賴她又回到熟悉的圈養環境。白雪這個富有野性的“秦嶺姑娘”,在熊貓世界是大名鼎鼎的“知名人物”,全世界的大熊貓專家和工作者都知道它的名字和事蹟——在世界大熊貓野外放歸的研討會上,它作為一個案例說明大熊貓野外放歸的可行性和緊迫性。

1995年它來到了四川臥龍,在這裏有眾多的來自不同地域的熊貓小夥子供它選擇,它已經進入青春期,應該儘早做媽媽了。1997年白雪在臥龍初作貓母,生下單胎男孩琳琳,98年第二次做母親,生下一個單胎。1999年產下一個雙胞胎,其中一個體重只有53克,工作人員用擠的21#的乳汁喂活了這個世界上體重最輕的大熊貓幼仔——剛剛出生時它沒有吞咽能力,育幼工作者用胃管將乳汁小心地注射進它的胃中。這個活下來的幼仔名叫青青,現在成了結實的熊貓小夥子,2005年成為臥龍能夠自然交配的熊貓父親。

2000年白雪又一次生育,產下一個單胎。2001年春天白雪再次發情,5月底誰也沒有想到身懷六甲的白雪會再次出逃。從它留下的蛛絲馬跡分析:“出逃”之初,它一直活動在研究中心的周圍——科研人員在附近的山上發現了她吃剩下的新鮮竹筍,有人看見她的蹣跚的身影。6月5日,工作人員在山上用牛奶和窩頭佈置了一條食物帶,直抵飼養場,盼望她理解大家的一番關愛之心。可是白雪終於抵禦住了人類“溫情”的誘惑,堅決地走進了深山的竹林中。6月8日後,她再未到飼養場附近吃過食物。六月底,當地村民在離核桃坪約四公里的山上看見一隻大熊貓,它平靜的與觀望她的人們對視很長時間後不慌不忙地離去。從它對人類友好信任神情人們猜測這就是離家出走的白雪。從此,白雪徹底擺脫了對人類的依戀之情,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竹林中,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大熊貓秘笈 : 秦嶺姑娘白雪的故事 Part 2

本帖最後由 如意輪 於 2010-4-2 03:00 PM 編輯

有人認為白雪逃亡事件是重大失誤,但是臥龍保護區局長張和民不以為然:“我們圈養的最終目的是什麼?還不是擴大野外種群,最終把他們都放回野外。白雪回歸自然在生物放歸上具有重大意義。”慶倖白雪回歸自然的同時張和民也感到了大熊貓野外放歸的緊迫和必須。

每年的45月份大熊貓發情的季節,人們聽見核桃坪的山上傳來雄性大熊貓爭偶的撕打和求愛的吼叫,人們不知道出逃的秦嶺姑娘白雪是不是贏得了邛萊山熊貓小夥子的鍾情,它的孩子,它懷在肚子裏的孩子是不是順利出生長大?山上勞作的村民不時見到野外大熊貓,……幾年過去,人們對白雪淡了,沒有無線電跟蹤,任何的憑空猜測都是不作數的。

2005
年冬天1118日一天雨雪交加,風吹得樹枝嗚嗚作響。晚上9點多,人們在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路邊的松林發現一隻大熊貓,它腳步蹣跚行動遲緩,大家估計是病餓交加的野外大熊貓來向人類求助了。雪花依然飄揚,朦朦朧朧模糊了視野,松林中野外大熊貓忽隱忽現,最終不知所向。但是第二天清晨早起的工作人員在大門前發現了,新鮮的熊貓糞便,而它本人見了人並不現恐懼之色,蹣跚著走近林子。人們跟蹤至松林,人貓彼此不遠不近,不離不即,兩個多小時後熊貓再次消失在松林中。大家都覺得蹊蹺,猜測很可能是個受傷的熊貓。這天晚上11點多,熊貓走進了職工宿舍院子,與巡邏的保安闖個正著,見了人它發出羊似的咩叫聲——這通常是大熊貓表達好感時的叫聲。他趕緊彙報了獸醫院的湯純香院長。一幫人匆匆趕來,它靜靜地坐在臺階上,看它瘦骨嶙峋的樣子,大家猜測聰明的大熊貓來向人求助了。   

白雪的飼養員立刻認出這是白雪回來了,白雪鼻子上有個黑杠。他抱住白雪百感交集:白雪,白雪,你這個讓人操夠心的秦嶺姑娘!當初你的出逃差點砸了飼養員的飯碗!白雪的體內植有個體識別裝置,檢查後也確認是白雪回來了。獸醫指揮著很快將白雪抬進了大熊貓保育醫院。經過檢查白雪的情況不妙,它得了齲齒,齲齒已經被蛀了一個大洞,糟糕的是一根竹竿插進了齲齒的洞中,發炎引起發燒引起它的體力衰退,要命的是它無法進食竹子,如果它不向人求救它只有等死的份兒了!聰明的白雪繞過咆哮的皮條河來到大門外等待人的救援,如果它涉河而過直接進入它以前的圈舍,那麼寒冷的河水也許就能要它的命了。

這時17歲的白雪,體重只有60公斤。在獸醫的治療和精心的飼養下十天後白雪體重很快提高到70公斤,最後體重恢復到將近100公斤。


200617歲高齡的白雪順利發情,懷孕,產下一個女兒


2006年春天進入老年的白雪正常發情,但是她以老賣老,脾氣暴躁,對雄貓呵斥咆哮,令所有的雄性熊貓對它退避三舍。不過進行人工受精的白雪順利懷孕。722日白雪第一個生產,拉開2006年繁殖季節的序幕。白雪順利生產,產下一個女兒,名字叫思雪。

2007
年春天白雪沒有發情,它現在雅安大熊貓基地頤養天年,她的故事應該不會再有什麼波瀾了吧?但是它依然讓人好奇,它在野外生活的4年時間裏有沒有與臥龍野外大熊貓留下後代呢?它懷在肚子裏的那個孩子在野外出生成活了嗎?白雪給我們留下許多的謎團,該怎樣揭開這些謎團呢?
1

評分次數

  • dxb

RE: 大熊貓秘笈-從吃肉到食竹

本帖最後由 如意輪 於 2010-4-26 02:38 PM 編輯

熊中的異類之一——從吃肉到食竹
轉載  成功的食竹者

也許世界上的熊科動物是最優秀的“機會主義者”——很多熊類都按照食物的多寡來選擇自己的覓食對策。它們是雜食性的動物(肉食性的動物吃的肉它們一概不拒絕,只是不想那麼費力去捕獵)果實和種子,這些都是高蛋白、高脂肪和高澱粉的食物。它們飽食各種高能量但具有季節性的食物,在食物豐盛的季節裏儘量積蓄脂肪,到食物淡季時就開始冬眠。一隻熊從一天吃入的食物中可獲得20,000千卡的熱量,除本身消耗外,至少能為冬眠提供5天的能量。由於熊的食物不穩定,而且為時短暫,它們便見機行事,靈活多變,演化出一種能使自己在幾個大陸上許多生境中生存下來的生活方式。




大熊貓把熊科動物的“機會主義”發展到了極限,進化成了一種專吃竹子——一年四季都能大量采到的食物的特殊的熊。由於竹子一年四季都很豐盛——至少在它進化的歷史中是這樣,所以大熊貓不必冬眠。實際上竹子的營養非常低,只能給大熊貓提供生存必須的能量,維持最低的“生活水準”,根本談不上積累多餘的脂肪讓它睡上一大覺,好幾個月都不用吃喝。

從消化這個角度來看,植物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可容性營養素組成的細胞內含物;一個是由堅韌而呈纖維狀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組成的細胞壁。只要細胞壁被破碎動物幾乎能夠利用所有的細胞內含物,在消化上也沒有特別的困難。一個是由堅韌而呈纖維狀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組成的細胞壁。纖維素是細胞壁的主要的框架物質,在植物的細胞壁中含量最高,(達到20%――50%)在竹類中是27.8%-46%。木質素是不可消化的物質,它起著使細胞壁堅硬的作用。半纖維素是多種蔗糖組成的混合物,與果膠質一起被稱為基質多糖填充于纖維素分子形成的框架之中。

要把植物結構部分作為食物——消化利用半纖維素和纖維素,草食性動物必須同某些能夠通過發酵而分解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細菌和原生動物形成一種共生關係。發酵要花時間,因而草食性動物首先要把食物較長久地保持在消化道內。降低食物通過的速度和為腸胃中的微生物提供一個發酵場所,是草食性動物能有效地消化這些食物的兩項基本要求。例如:馬、犀牛、象和兔子等動物,它們的後腸發生了變化,具有一個囊狀的盲腸和擴大的結腸,營養素可以在那裏得到儲存、發酵、和吸收;另一類牛、鹿等反芻動物特化的更厲害,它們的前腸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容器,食物在那裏面經過發酵,然後再進入胃的本部由酶進一步分解。微生物不僅分解纖維素和半纖維素,而且還用氮合成草食性動物能夠吸收的氨基酸。

可是大熊貓終究是熊,在進化的道路上它堅定不移地把自己改造成了食竹者。但它只能是修修補補地,不能把將熊的祖先的遺傳全部推倒重來——它的消化系統是完全按照吃肉打造的:腸子的結構短而且簡單,沒有給微生物發酵分解纖維素準備必要的場所——囊狀的盲腸和擴大的結腸÷龐大的前腸,不能有效的消化利用竹子的營養,像一條“康莊大道”上邊吃下邊就拉出來了(在消化道停留5-13個小時,而鹿、馬等食草動物的滯留時間在24小時以上)),吃進去的竹子排出體外幾乎沒有多少改變,可以清晰低分辨出葉子和莖的形狀。排除體外少有改變。這樣短暫的滯留可以增加熊貓的進食量。(黑熊的滯留時間也不長,約8小時,。儘管竹子的營養很低,而大熊貓也不能充分利用,只能吸收食物中很少的一部分營養——春季幹物質的消化率是2%,夏季是23%,冬季是19%,平均為17%。食青草的有蹄類動物的食物(其中包括40-60%的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的吸收率約為80%。在吃草的動物中鵝的消化率是23-34%,跟大熊貓最接近,但還是比大熊貓高一些。

熊貓從遠古生存到今天是動物世界的奇跡:因為它保留了食肉性動物的消化系統,又適應了吃竹子的生存方式。它每天進食大量的食物通過消化道以獲得足夠維持生存的能量。由於熊貓消化細胞壁的效率很低,它於是適應於迅速吸收細胞內含物。莖和葉很快就被它咬碎,略略咀嚼就吞進胃裏。為了獲取大量的食物熊貓每天必須化50%以上的時間來進食。(假如它們能夠獲得肉食——瘦肉的消化率是88%,那麼它們就能象北極熊或獅子那樣每天只用2-3%的時間來進食了。)

竹子各部位的營養價值是不同的(所謂營養價值即高蛋白,低纖維素)。由這個標準出發,竹葉的營養價值最高,其次是枝、老筍和成竹。新筍的營養價值更高,但是新筍有季節性,只有每年的5月和六月才能采到。竹葉的營養價值相當於竹莖的6倍,竹筍則相當於莖的2倍。竹葉細胞作為光合作用的場所,含有更多的細胞內容物質——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部分脂類及炭水化合物,是大熊貓主要利用的營養成分,所以大熊貓盡可能的選取細胞內容物含量高的食物,竹葉或者竹筍,儘量避開竹莖。而竹莖作為植株的支撐和傳輸水分養分的部分含有更多的細胞壁物質。按照常理推斷,大熊貓應該選擇吃竹葉——竹子是四季常青,竹葉一年四季都有。實際上大熊貓也吃竹莖,尤其是臥龍和岷山山系的大熊貓一年有好幾個月的時間專吃竹莖,幾乎一點不吃竹葉。(臥龍的大熊貓一年6個月時間吃竹葉,1個月時間吃竹筍,5個月的時間吃竹莖。)是什麼原因讓大熊貓有季節的選擇竹葉作食物呢?當然大熊貓是沒有一套儀器來對竹葉作成份鑒定,但科學家卻是通過鑒定竹葉不同季節的營養成分來推測大熊貓“口味”的依據何在。竹葉中所含的生物鹼和單寧可能影響到它的可口性——對人是這樣,對大熊貓未必是這樣,我們不知道大熊貓的食物可口的標準跟我們人是不是一樣;是不是竹葉中的氨基酸影響了熊貓對它的偏好呢?但是科學家肯定竹葉中所含的的二氧化矽妨礙消化是使熊貓對竹葉敬而遠之的最主要的原因。
  
大熊貓能消化並且能夠利用半纖維素和纖維素,這在食肉目中幾乎是絕無僅有的。這也讓科學家疑惑;大熊貓究竟是靠什麼消化利用纖維素?一個途徑是:依賴自身分泌的可消化纖維素的消化酶,;二是依賴消化道內共生微生物對纖維素的發酵作用。可是大熊貓的消化道短而簡單,是其身長的6。1倍(鹿的腸比自己的體長長15倍,羊的腸為自己體長的25倍;食肉類動物腸通常是自己體長的4-8倍),也沒有可以讓微生物發酵纖維素的場地(它的前腸沒有演化初龐大而複雜的胃,後腸也沒有發展出冗長而彎曲的盲腸……)在大熊貓的消化道內發現了腸桿菌科的埃希氏菌及乳桿菌和糞鏈球菌,並未發現可以消化纖維素的菌類和原生動物。

最近中國科學家在大熊貓的胃裏發現了兩類纖毛蟲———纖毛屬和內毛屬(可能是兩個新種)。纖毛蟲在牛羊等複胃食草動物消化道記憶體在,它的生物總量占整個消化道微生物總量的50%左右,在植物性食物的消化與利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食肉目單胃動物大熊貓的胃內發現纖毛蟲,尚屬首次。也許不久的將來大熊貓食用竹子之謎就會徹底解開。

RE: 大熊貓秘笈 大熊貓如何適應了吃竹子

熊中的異類之二 - 大熊貓如何適應了吃竹子

大熊貓降低能量消耗的典範

食物通過消化道的速度決定了熊貓大量的進食,另外它也決定了熊貓必須保證大量的時間用於進食上。熊貓可以一口接一口地將竹葉咬下來,一會工夫就吃進去幾公斤的食物。當它吃竹莖時就要加以選擇,折斷,然後一口一口送進嘴裏。這很費時間。春季熊貓的活動率是65%,夏季為52%,冬天為62%。夏季較低可能是因為它沒有把大量的時間化在食竹葉上,而是更多的食竹子的莖上。熊貓食莖並不埋下身子貼著地面咬斷竹莖,那樣增加了進食的的時間。它必須在食物體積的大小和質量與吃進食物所需的時間之間保持平衡。

動物無論作什麼都需要能量。首先它的基礎代謝需要消耗能量,如消化食物,血液迴圈以及冬季保持體溫;它的活動也在消耗能量——不管是靜止時的休息睡眠還是運動中奔跑捕獵戲耍。這些消耗的能量只是用於維持最基本生存。另外動物的生長也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肌肉生長、儲存脂肪、胎兒的發育和分泌乳汁等等。動物從食物中獲得的能量與這些需求相平衡。個體和種群的健康狀況最終取決於它們攝取的能量是低於還是等於或超過所需的消耗量。(動物對進食的適應和它的覓食對策決定了它怎樣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為了生存必需的能量熊貓必須將大量的時間花在進食上,同樣的道理為了保持能量,熊貓必須控制能量消耗大的活動。對熊貓而言吃飯的問題永遠是它面臨的首要問題:吃什麼很重要,怎麼吃也很重要。熊貓選擇的食物類型和進食的方式的前提是:即可以降低能量消耗,又能提高進食效率。它象一個訓練有素頭腦清晰的經濟學家總是在計算著付出的成本和獲得的利益之間的差額,它以最少的付出來得到最大利益。它設法保持了所需消耗的能量與加工大量食物需要時間之間的平衡。這非常難,但是大熊貓還是做到了,它因此成了進化的特殊範例,在千變萬化的自然中以不變應萬變生存到了今天,——它是“吃肉的熊”,卻靠竹子生存!  成了地球上為數不多的活化石。



熊貓演化出了一套自己獨特的有效的覓食對策:儘量地食用竹子最有營養的部分。有時候它們甚至一整天(一天中77%的時間)都在不停地吃竹子。它與那些食草動物如斑馬、羚羊但是不管怎麼說,竹子比起肉和其他種子果實總是營養低下,而大熊貓食肉的消化系統不善於加工竹子,為了生存,它不僅要儘量地多吃,還要儘量地減少能量的消耗。

熊貓在選擇、準備和進食的過程中沒有任何多餘的動作,吃飯對它是一場緊張的戰鬥,而不是美味的享受——它迅速的咬動、快快地咀嚼,前一口沒有下肚,靈活自如的前掌已得到了竹子。攝食時它儘量不移動身體用前掌去夠眼前的食物,並用前掌把食物送進口中;進食時它也儘量坐著吃而不是站著吃——把能量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

長期依靠低劣食物生存的大熊貓不僅能量開支十分節省,在怎樣分配能量以滿足各種互相矛盾的要求上也十分謹慎:在寒冷的冬季裏不能為了保暖而消耗寶貴的能量。熊貓的毛短而厚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它可以任意睡在雪地上,濃密的毛帶有脂性防止濕氣侵入身體——侵濕的毛皮顯然散熱更多;熊貓的毛還具有彈性,有抗壓縮的性能,躺在雪地上或寒冷的地上是能夠減少失熱——一切為了節省能量!

不活動是節省能量的重要形式。熊貓每天大量的時間(41%的時間)都用來休息,少有移動——除了吃它就歇著。冬天它把身體縮成一團,四肢收攏,身體的表面積縮小,防止對流失熱。

覓食和移動對生存很重要,但避免爬陡坡等辦法可以減少消耗——它喜歡在平緩的地方行走,而極少在陡坡上移動——即使坡上生長著茂盛的竹子。所有消耗能量的活動都儘量避免:跑動、嬉戲、爭鬥……熊貓佔有一個較小區域,熊貓之間彼此的區域有所重疊,各種年齡和不同性別的熊貓共同佔用一些區域——不是它們和諧相處,維持一個樂融融的大家庭,實在是為了減少能量開支它們沒時間搭理他人——沒時間、沒興趣與人戲耍、交好,睦鄰來往,也沒時間沒興趣與人爭鬥吵架,趕走闖入自己領域的陌生人——只要能吃飽,其他的全可以忽略不計。




而且它使用氣味來傳遞資訊,很少互相之間接觸。雄性也不獨佔一個區域,只是在很小的範圍內活動,以保存能量。

由於社會交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熊貓們儘量避免相互間的直接接觸。它們可以用三種辦法來瞭解附近其他個體的活動。一、視覺資訊:但這種方式必須要在很近的距離和開闊地才有用。熊貓穿行在稠密的竹林中顯然視覺資訊對它們不適合;二發聲信息:在交配季節它們發出種種聲音,但叢常年看發聲資訊不能夠持久維持傳遞給對方,三、嗅覺資訊:熊貓在一些樹幹的基部塗抹氣味,上面還有抓痕,分泌的腺體和尿跡,這都是她用嗅覺向別人傳遞資訊。這種資訊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持久,只要間或加強一下。它不能傳達細微的情緒變化,但有幾個對熊貓至關重要的作用:劃分範圍,避免或引起接觸,傳達有關個體特徵和生殖狀況的資訊,而且消耗的能量很少。

在動物中雌性熊貓是最節省能量的。它們通常要到五歲多或者六歲多才開始懷孕,求偶時間不到一天,著床延遲,經過一段短時間的妊娠期生下一兩隻小的可憐的幼仔,幼仔眼睛尚未睜開,這些都是母體消耗的能量都很少。如果雌性一胎產下兩仔,其中一隻常常在生下的頭幾個星期就死亡了。熊貓媽媽獨自撫養兩隻幼仔無疑是有困難的,而且哺乳大大消耗媽媽的能量,在六個月以後幼仔能夠獨立進食之前,媽媽帶者兩個寶寶肯定會影響媽媽的進食效率。大熊貓的親戚黑熊比大熊貓在繁殖上有更多的靈活性和潛能。在整個美洲黑熊的生殖年齡都不一致,與食物的豐盛和質量有關:在美國的蒙大拿洲,黑熊一直到六歲多或七歲多才開始繁殖,而在食物條件比較好的地區賓夕法尼亞它們通常在三歲多或四歲多懷孕,有的甚至在兩歲多時就懷孕。黑熊每胎的胎兒數量從一隻到五隻不近相同,與種群的營養狀況有關。而大熊貓的繁殖並不隨環境變化而有所改變,始終保持著一個比較保守的繁殖策略。
1

評分次數

  • dxb

本帖最後由 dxb 於 2010-4-10 12:43 PM 編輯
1869運過法國~當時應該係用船運輸~咁長時間唔死都難喇
謝謝樓主的分享^^
dxb 發表於 2010-4-3 10:17 AM
我收集了好些熊貓圖片和資料,更新了資料在本帖延伸或另開新帖,比較好呢? 請版主和朋友給意見!

大熊貓的珍貴可愛溶化了很多世人的心,但是數量太少,時刻有滅絕危險,我是個熊貓迷,除了分享熊貓的可愛,同時;希望以愛心之力量; 化為保護熊貓的力量。


以發pm通知,如有問題可再pm我與我聯絡
謝謝您的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