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聞] 核災兩個月 福島蝴蝶突變增加

科學研究報告指出,去年日本福島核災後,當地蝴蝶的腳、觸角與翅膀形狀突變的情況增加,似乎是核電廠輻射外洩進入環境後所導致。英國BBC報導,福島核災後兩個月,研究人員在福島等10個日本不同地點,捕捉與觀察144隻醡漿灰蝶成蝶,比對各地突變案例。
比對結果發現,環境輻射量較大的地區,蝴蝶的翅膀小很多,眼睛也發育異常。福島事件發生時,醡漿灰蝶還在幼蟲過冬階段。
領導研究的沖繩琉球大學教授大瀧丈二在「科學報告」期刊發表研究成果指出:「一般相信昆蟲非常能抗輻射,以此看來,我們的結果相當令人意外。」

大瀧團隊在距離福島核災事故地點約1750公里、幾乎測不到輻射的實驗室內培育醡漿灰蝶時,發現觸角畸形之類的變異,是上一代蝴蝶所沒有的現象。6個月後,他們再從這10個地方捕捉成蝶,結果發現突變率比福島事故後沒多久捉到的蝴蝶高出一倍。
研究團隊的結論認為,突變率較高是因為食用污染物,但也因為這些蝴蝶的親代基因突變,即便外觀沒有變化,也會遺傳到子代。
大瀧團隊研究醡漿灰蝶超過10年。團隊早先的研究顯示,醡漿灰蝶對環境改變非常敏感,因此福島事故前曾考慮用以偵測環境,扮演「環境指標」的角色。不過現在這份新研究結果顯示,福島事故後殘餘的輻射物質雖已衰變,仍會影響醡漿灰蝶發育。   
本帖最後由 tonbo93 於 2012-9-13 04:08 PM 編輯

酢漿灰蝶〈Pseudozizeeria maha〉,台灣又叫沖繩小灰蝶。
成蟲在野外的草地、樹林邊和路旁低飛,常見的蝴蝶之一,整年都可看到。
圖一/正常種,圖二/福島畸形種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1

評分次數

  • vandas

傳說中的"蝶龍魔斯拉"起源嗎?
雖說是開玩笑的,不過哪天真的出現也不是不可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