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被遺忘的防核歷史 吳易叡

被遺忘的防核歷史  吳易叡
$ C* {# c8 C" y
" _( t( _1 R; w0 |: z' \$ x2 J公仔箱論壇日前林耀盛教授的〈震災打破安全社會的迷思〉一文,點出了「創傷」在二十世紀末期藉由一連串科技化的歷史脈絡,進入了常民的生活空間,心理經驗「樣板」的誕生,集體、同質化了人類心理。「創傷」的普遍存在有正反兩大意義,雖然它提醒了人類想像的安全社會其實並不存在,若不審慎應用這個觀念,便容易窄化人類面對極端外在環境時,多樣的心理反應。而這次發生在日本的三合一災難告訴我們的是,苦難之大,擁有科技的我們能做的事卻很少。

; W+ k2 W0 n9 R/ F; j6 ^) s
www2.tvboxnow.com9 `* [$ z! P' Z0 n& X6 G
事實上精神醫學在歷史上的進步,往往和人類的極端處境有關。有關壓力、創傷的觀念,是十九世紀末以降工業化、都市化以及戰爭經驗所發展的理論。而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所興起的國際精神流行病學研究,還有疾病診斷的標準化,更因為二戰付出的代價太高─納粹屠殺,以及投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讓專家們不得不開始研究人類在「和平時期」的心理狀態。
& ^( j( v2 Y5 e% y  d, W7 T$ i) u# ]公仔箱論壇

1 y5 ~8 L0 A& h( K8 Z6 i公仔箱論壇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九四八年誕生,它的設計呼應了經濟學家們針對戰後民族國家和平共存所泡製的藥石。同年世界心理衛生大會在倫敦召開,催生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心理衛生部。這個部門在一九六○年代有關國際精神流行病學的計畫,以及疾病診斷分類學,對於現代精神醫學有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但是在經費不足的一九五○年代初期,這個部門卻設置了一個由社會學家、人類學家還有心理學家共同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討論的內容是「如何安全使用原子能」。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d) {5 `6 M3 Y8 W
www2.tvboxnow.com0 E/ ?* `/ G  B9 R$ p% N
早在戰後初期,精神醫學專家便意識到反省原子能源的迫切性,這是包含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對於人類發展罕見的檢討論述。在經費不足以及許多科學家不願插手的狀況之下,這個專家委員會只能蒐集相關的實驗和理論,針對在冷戰初期各國的核彈試爆、核廢料以及各種核能裝置對人類的健康影響進行批判。然而在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八日,世界衛生組織卻和國際原能署(IAEA),不再對原子能發表公開評論。精神醫學對於核能的探問在短短十年之間宣告終結。www2.tvboxnow.com' a7 \- A' A6 H8 L7 [% X" z9 p

  @( G5 p' |" B' v9 Qtvb now,tvbnow,bttvb這個夭折的專家委員會代表了幾個歷史意義。首先它告訴我們:面對人類群體的災難,精神醫學一開始的確有著高遠的人道抱負。專家委員會的組成包含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等,足見當時一個尚未成型的科學的自由度和可塑性。而國際原能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封口,除了可視為醫學對於核能效用的默認之外,卻也附帶地中止了精神醫學在人類災難中所扮演的積極角色。二十五年前車諾比發電廠爆炸的受害者,至今依然每天排班在世界衛生組織外面抗議。他們的聲音至今依然無法獲得世衛的任何回應。1 ~+ E3 R& `3 r, T: k
tvb now,tvbnow,bttvb; k' S$ U- V3 M+ |2 R
如今人們熟知的「創傷後壓力疾患」,是一九八○年美國精神醫學會為了補償越戰傷兵所制定的診斷,它也存在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碼當中。疾病診斷的全球化,是從五○年代至今仍未有定論的志業。然而已經建制化的科學─擁有學會、訓練標準、臨床路徑─卻容易限縮科學專業對瞬息萬變的社會能夠採取的作為。就「創傷」而言,每次有地震、海嘯、戰事發生,這個疾病都會被媒體拿出來宣揚一番。當然,精神科醫師自然也必須擔任諮詢。然而,在災難發生的同時,我們真的知道自己的角色在哪裡嗎?# i$ F/ Z0 ~! s/ n8 a: _

/ q2 r  A% l( C. y! }& J; |公仔箱論壇這次日本人面臨地震、海嘯、核災所展現的冷靜態度,除了告訴我們在不同文化脈絡中,各民族遭逢巨變時的反應各異之外,還存在強韌的心理「復原力」和「能動性」。專家們唯有重新回到懵懂時代,在各文化當中尋找受苦的根源以及恢復的驅力,才能避免過度依賴建制化的精神醫學診斷,而成為把創傷商品化、消費主義化的幫凶。(作者為科學史研究生)
1

評分次數

  • aa00

震災打破安全社會的迷思   林耀盛
0 F4 {% I& s. d! Ltvb now,tvbnow,bttvb
6 }! x, s% x& D: v, etvb now,tvbnow,bttvb日本強震重創後的冷靜秩序與人性價值,又帶來「日本能,我們能不能」的詰問。災難是一種沉默的變形,使我們轉向苦厄後的沉思。 回顧當代的社會變遷,十九世紀是「進步的論述」,也是現代性擴展的年代。及至二十世紀中葉,我們見證進步理念的衰微,伴隨而來的是「危機的論述」。而從二十世紀尾端開始,我們經驗到「創傷的論述」。創傷語彙不再設限於醫療院所,而是穿透於日常生活裡。
tvb now,tvbnow,bttvb% X7 i5 y0 m; }% |. j5 Y! \

; ~! {) m; ?, ~# }$ a無論是戰爭、天災或人我信任的瓦解,標記創傷的符號,動搖人類存有的基本信念。導致受苦的因由往往也不是創傷自身,而是來自社會系統曾經給人們可以提供安全保證與可預測性的想像;災難事件的發生,提醒了人們原來所謂安全性的社會,竟是這般地脆弱。
6 U' O, D) B% i: @. X" Z" q$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d; A7 Z5 K風險世界的來臨,使得南方/北方、第一世界/第三世界的分野失效,我們走近真實世界之中,體會到其他國家的人民過的是遍地哀鴻、水深火熱的生活,而非僅是旁觀他人的痛苦。一般而言,創傷概念的形成,包含兩個知識系譜,一個是屬於醫療論述的範疇,將創傷視為全球化的病理現象;另一個屬於社會文化的脈絡,創傷是一種在地性的反應歷程。不過,影像政治的遠端災難景觀模式,往往使我們以為災害還很遙遠;此次日本海嘯與核電廠輻射外洩的警訊,再次震撼了如此的距離想像。
: ~/ r7 A+ \2 ~. C6 G) ?6 i2 ptvb now,tvbnow,bttvb近來論者提出「創傷檔案夾」的概念,說明創傷的受苦性轉化和人道主義市場的關係。創傷檔案夾是指透過創傷科技化的過程,將創傷賦予專業語言描述的過程,例如從法律、醫學、精神醫療、人權、女性主義、心理學等範疇,將受害者創傷商品化。於是,我們往往透過影像、照片、醫療記錄、宣傳品或其他媒介,接觸、理解受苦者創傷故事的身世。
# w  W" K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b1 [& w- U" }* |
然而,如此創傷科技化的體現,也是一種視聽文化的機制。影像政治的過度真實虛擬性,不但宣告「社會」的「終結」,也暗含著心理經驗「樣版」的「誕生」。個體的獨特反應,集體化約到同質性的統合反應類別,這不但是廉價的概念,甚至是建造公共哀悼的樣版而已。此次日本災難報導的素養,打開如此檔案夾,讓我們聽聞到更多尚未完成的苦難文本等待發聲。tvb now,tvbnow,bttvb3 }* D! s# d* g1 H6 P

* [8 g6 M9 K: Z. U1 d- S+ t7 F7 k% [0 `社會學家貝克指出,當代社會產生著過量的風險,一方面,有很多危險和破壞今日已經發生了。另一方面,風險實際對社會的刺激,在於未來預期的風險。無法預料、無從計算的後果,成為歷史和社會的主宰力量。在進步文明中對大自然保持謙卑的基進反省,是我們居安思危終生學習的課題。
1 u- I8 I# P) _! q, I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o9 D6 J  H0 ?" g
(作者為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