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新華社別濫用我的名字 岳路平
) t4 y8 @/ F( B% H,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A$ ` d) o5 q. Y0 a: e#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t. n; v, }3 k/ W P【原文標題:《噢事件,提醒新華社注意分寸》和《一篇聲明》。】公仔箱論壇2 N" w" B0 c T
& x* E! K( L8 R&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U r W2 _# T9 B" Y
一大早,就被香港的微博好友提醒:新華社近日用英文發表了一篇文章,把多年前“艾未未涉嫌抄襲岳路平作品”事件裝進了仍然懸而未決的“艾未未被拘押“事件中,進行評論。之後,香港及海外多家媒體用中文進行了轉載。我有技巧的上網一搜,果然鋪天蓋地!我的名字脫離我的管轄自行其是了。據香港的微博好友說,“可能整個中國以外都知道你被抄襲了...”
: b6 R5 X# ? jwww2.tvboxnow.com
2 I- T- Y) G/ l$ ~2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場綜合博弈。對弈雙方分別是:艾未未背後的“西方普世價值觀”和中國政府的“人權相對論”。在西方,中國政府的聲音一定是很弱的;反過來,在中國,西方媒體關於這次事件的聲音也很弱。在這場綜合博弈中,辯論的媒介應用,和辯論的內容同樣重要。
. C _2 {1 ^0 y' C6 V# I" A) n- ~( Q
9 N( z) j2 J& J$ B' X-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本來,我一直在冷靜觀察這個事件,沒想到一覺醒來,突然發現“我的名字”被新華社招募成為一顆棋子,這讓我十分% [+ p) d4 {$ h
忐忑。一種無形的力量逼迫著我必須要把這個事情想清楚,而且馬上要想清楚。, r) R j4 o& @& f
, y( W# C# C7 e. l8 o. w+ Q: J
雖然我的名字不一定聽我的,但是我也不想聽失控了的“我的名字”的。
. q% R9 { z% T5 ctvb now,tvbnow,bttvb
: x9 k6 Q1 U0 }9 N/ a# {tvb now,tvbnow,bttvb這是一個老虎棒子雞的遊戲,一物降一物。中國政府的“人權相對論”,面對西方的普世價值觀,在整個世界範圍內,一定是弱勢的,而艾未未目前的聲音,在中國境內,也一定是弱勢的,2006年,也就是我的作品“涉嫌被艾未未抄襲”那一年,在西安的我的聲音,比起艾未未,也一定是弱勢的。 m' l$ x1 O: J: m. X
/ K) a6 H/ l( J e l& }所以當年媒體採訪我的時候,我一直避開所謂的孤立的“法律程序”,繞開記者偏愛的“是否起訴艾未未?”的挑釁,提醒記者關注“藝術資源過於集中在首都北京”這種更加整體的創新生態問題。只有這樣,我才可以在一個更高的高度去為西安爭取話語權。www2.tvboxnow.com/ b7 m- Q. O6 a3 n1 O$ h
s( i# A9 F! u5 Z0 c0 U. R其實,關於艾未未的問題,官方也沒有單獨使用法律工具,官方同時也同時使用新華社和《環球時報》這樣的輿論宣傳工具來為自己的價值觀做辯護,同時反擊西方對手。我們不能把這個事件理解為一個孤立的法律問題。
& z) Y# J, ^8 e! }- l( S公仔箱論壇 m5 W) f, ]; K. k$ G) S
在全民摸石頭過河的年代,孤立的法律工具是低效的。 《環球時報》在一篇評論艾未未事件的文章中(838期之本週人物),有一句話我很同意:“客觀說,在如何對待他(艾未未)這樣的人的問題上,中國社會的經驗並不多,法律的判例也不多。“所以,一旦出現了這種判例不多的案例時,勢必要動用一攬子工具來”綜合處理“。西方世界是,中國政府是,艾未未是,任何關注這件事情的人(包括我),也必須進行一攬子整體思考,才可能對這件事情有一個更有建設性的態度。
6 q H" E5 C; w, J& Q$ ?- c5 Z7 V9 F u
既然是一攬子的處理模式,實際上就要求相關人必須自己注意分寸。因為我們沒有清晰明確的可以信賴的“原則”,“尺度”來判斷,判決,我們唯一可以信賴的裁判是未來。所以只能是當事人必須動用自己的前瞻性,全局性,判斷力,各自把握好分寸。在今天的中國,尤其要注意分寸,因為我們真的太缺少經驗和依據,內心裡必須要有一些堅守和道德原則,否則歷史會在路的前方等待著審判我們。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E% v" b6 T& H; T# X4 ?' X6 u
' Z% |# x# z7 d
我們正身處一個樂觀向上的時代,其實大多數人都不希望有任何過大的動盪發生。但是如果分寸掌握的不好,事情往往就會朝極端的方向挺進。 一百多年來中國現代化的經驗和教訓已經告訴我們:審慎改良,一定比激進顛覆重建有效。
: L. `. n* c" y* ]0 O+ O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y1 ?- L5 o8 e, i: s; a2 a
當年我面對所謂的“艾未未涉嫌抄襲事件”時,我意識到我的名字在某種程度上是“失控”的。所以在面對媒體的時候,我很審慎地珍惜我說話的機會,讓記者不要去迎合點擊率的“重口味”,把“涉嫌抄襲”事件爆炒成辣子雞,麻辣魚。其實我使用的就是基於對中國整體創新環境的憂慮而生髮的“分寸”感。因為我理解那不過是一次辯論,是一次為西安,跟北京爭取更多話語權的辯論(相關:出西安記)。但是,當時艾未未的聲音要比我的聲音大很多,所以,當時我挺同情自己的。同樣,今天,我看到新華社和《環球時報》的聲音遠遠大於艾未未的聲音,我也同樣同情艾未未。
4 W1 d7 d3 h; E: ]: A9 f, N公仔箱論壇
. d2 u2 p3 q5 V5 u既然是一攬子的處理模式,時間一定會很長。我們一定要有前瞻性。總體看來,新華社把我的“涉嫌被抄襲事件”混編進入對艾未未的批評隊伍中,稍微有失風度。我的名字可能已經“被打抱不平”,但是我本人並不情願。% E, i. b9 _% P# @2 U) U
tvb now,tvbnow,bttvb3 J" m0 K8 m( W. j0 G0 B
新華社畢竟代表一個大國的聲音,茲事體大,應該特別注意具有前瞻性的分寸感。這麼多年改革開放的成就都擺在世人面前了,更自信一些吧! 其實,我本人對中國的未來是樂觀的。想想十年前,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新華社哪裡有現在那麼自信?去年劉諾獎獲得者曉波的獲獎事件發生後,以及這次艾未未事件,我注意到新華社和《環球時報》已經擁有了足夠的胸懷去正面跟西方價值觀進行一系列的耐心,細緻,理性的辯論,還是有進步的。但是有時候,一些文章的基調和內容還是辜負了這種難得的胸懷。tvb now,tvbnow,bttvb( Y. x4 Z4 D' y2 ^1 A
6 {9 Z* D2 r8 j0 X: E我會繼續觀察。$ k! F3 Z" i# @) R/ y
tvb now,tvbnow,bttvb8 o/ k+ J1 {9 n H
tvb now,tvbnow,bttvb% U& e( P$ R0 Q3 G% S
岳路平) `% W3 H9 \# Y& |; C8 p
2011年4月10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