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玄學] 反者道之動

易者,陰陽之道也。老子以純樸之陰陽辯證思想,闡釋道在自然界之德性。道有體與用之分,基本以靜為體,以動為用,然而陰陽雖對立,卻互抱而交換,故亦以動為體,以靜為用。天地渾然一體,道若靜而動,若無而有,若柔而剛。體用反覆循環,故老子認為「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反動無止境

反者之動,乃因受到對立面的牽引,簡而言之,即陰陽相推而互變,其動循環不息,故其道反覆。然而易道法則有變和不變,因其變動也常,而常變乃恒久不變定律,故其道既反覆而恒久,其不斷的反動則創造了歷史。

陰陽相推皆因強弱偏差,社會反動皆因貧富不均,富者為強,貧者則弱,弱者為爭取平等而運動不已,故說「弱者道之用」。「上善曰水,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剛」,老子認為以水至為柔弱,卻以弱勝強,能夠攻天下之至堅。但老子卻沒有進一步指出,至弱之水攻堅後,也成天下之至強,卻淹沒蒼生,造成另類大災難。

反動之中,亦另有反動。而矛盾之內,亦另有矛盾,故矛盾之中潛伏更深層次矛盾。要解決內部矛盾,比贏取一個鬥爭運動更為複雜,甚至更加困難。由於物質訴求隨着時空轉變,民生難以滿足現狀,只有感到水深火熱,社會意識形態與時俱進,需要作出相應的改變。這就是為何歷史永遠處於反動狀態。

人的生活需求從來迫切,但人的素質進度卻緩慢。隨着人口的急劇增加,從而妨礙社會教化進程,是故人只知訴求而缺乏理性思考。也許,反動方式可以表達訴求,行動卻反映訴求的認受性,雖然反動口號合情合理,但行動卻會影響反動的核心價值,甚至與之背道而馳,即是講一套,做一套。結果目標混亂,深化矛盾,破壞整個運動進程。

反對要合理

反動是對某種行動或者思想作出反對,但反對也要有正確的目標及穩定立場,不能只為反對而反對。譬如中國人傳統吃米飯和麵條,基於人口劇增而供不應求,於是有專家提議政府撥出大量資源發展農業,改良稻麥產品。有反對人士提出各種論調,認為全球一體化,應向外國增加採購糧食,在發展科技方面應多投放資源,這是有建設性的反對。

有些偏激人士則認為中國人要放棄傳統飲食文化,必須改食牛扒和漢堡包及薯條,原因是中國人食稻米幾千年,變得思想落後和行為醜陋,甚至普遍愚昧無知。這些反對的聲音愈來愈變本加厲,提倡全國引進外國飲食文化,才可以改善國民素質,凡有繼續堅持進食稻米者,便一律被視為不合時宜及禍國殃民。這些反動行為本末倒置,不但離題,而且非常離地。

有位名嘴大肆批評《易經》內涵淺薄,甚至認為中國幾千年文化都不屑一談。起初以為他另有真知灼見,誰料他的結論認為,印度和蒙古的文化和藝術以及武功都比中國厲害,應該宣揚印、蒙文化救國救民。有人即說中國軍事和經濟在國際已位列三強矣,他卻說中國經濟是一場虛火,航空母艦只是一塊改裝的廢鐵而已。

層次低劣至此,乎復奚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