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強調涉及大是大非題 如侵略、屠殺等不應引導正面價值
4 v- M! \7 H' g# ^2 R1 w d+ `0 f
5 h8 s# K0 U6 b; X6 m" W+ ]0 c2020年05月17日23:56 最後更新: 18日00:39公仔箱論壇/ `) c0 I. F& \5 u# ], ?
tvb now,tvbnow,bttvb9 E$ K% [6 j/ `4 x9 F" |% M1 e
教育局呼籲教育界應反思教育使命
9 l; C2 z, U0 Z, j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今日以「歷史教育所為何事?」為題,在教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撰文,強烈呼籲所有在不同教育崗位/職位的教育人士反思教育的使命,不要讓教育專業蒙羞。
Q, n: Z' j1 W( V7 _3 ?5 N; X公仔箱論壇
+ v2 E. n& X) S公仔箱論壇
' j9 N3 ~" ^& ?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資料圖片: S' H' O4 d( i3 P
6 k0 \4 h7 A$ U2 }5 H7 s; ^
康陳翠華指,當執行課程及評估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尤其是涉及教育及考評等機構,教育局有職責維護教育專業,並基於保障學生及公眾利益而採取相應行動,予以糾正。教育界包括不少教育團體及資深校長、老師以及媒體都認同題目存在重大問題。有關試題距離可接受的考核題目水平甚遠,未能有效全面客觀評估考生的成績,教育局要求取消有關題目,目的為保障考生的利益。在教育的議題上教育局不是無關的第三者,也不是純粹資源提供者而不須負責教育的質素。因此教育局對試題表達看法和提出處理的意見,絕非以政治來干預考試。公仔箱論壇: ?/ q6 g2 k! ^: W+ ~* ?+ B
% |0 t, _5 |2 Z1 K# u
在研習歷史的過程中,學生固然要學習運用歷史資料、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但從歷史汲取教訓,以史為鑑是歷史教育有別於其他科目的重點,自有其是非對錯的價值判斷維度。近日個別教師的不正確中國歷史教學,部分教材的撰寫方法,以及公開考試中的偏頗設題,均引起社會上極大的爭議。
, K( H0 d# w, P, F4 W1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7 ]; L6 W6 v% W, R
其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提供全面的史實和不同角度的評論資料,並作出適當引導,讓學生通過思辯,建立分析、判斷能力,作為正確價值觀的基礎。但歷史對某些事件已有強而有力的定論,選取的資料應正確反映該事件的事實。
- i4 P$ U- j# D4 y( y; G" z+ Y: \tvb now,tvbnow,bttvb
* g. f' `- [" M9 p$ [& h" N公仔箱論壇, ]+ }) E% P1 s0 V- T- J
教育局再度回應歷史科試題爭議。資料圖片
2 j! D3 ?' M/ a& L7 J+ N( l o5 o2 Y C! P
康陳翠華強調,但有幾方面的原則必須遵守。首先,該課題是基於歷史研究屬於有足夠空間可供中學生考生討論的史事人物。一些牽涉大是大非的題目,例如侵略、屠殺、種族清洗等,完全不應引導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討論其正面價值,也不可能有國家會放在課本,甚至試題中讓學生討論其利弊,這是基於人類良知的共識,也是學生對承受慘痛經歷民眾同理心的教育。考題可以要求考生評論某場戰事一方失敗及另一方取得勝利的因素,但這不涉及道德價值判斷。' N4 _+ g% V4 ]% i; l$ W$ U
tvb now,tvbnow,bttvb a% K* r8 p4 T2 R% N# z5 I. U
眾所周知,日本於1900至1945年間多次發動對華侵略,造成數以千萬計的同胞喪生。有人嘗試合理化此命題,硬說此是開放題題型,考評技術層面可以容讓學生得出「弊」多於「利」,甚或百害而無一利的結論,這是完全失焦的詭辯。實際課程和正常教學也不會與中學生探討日本侵略為國家帶來的「利」,而所謂「利」如何衡量?對誰人有「利」?與戰爭中人命傷亡怎可比較?接受外國的援助和被外國侵略是否可以說成是可互相量度、互相比較、互相抵銷的「利」和「弊」?
8 R0 j2 c( l8 n+ g1 U) W. T' G u.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 m1 C3 ?: h) ]4 H3 y `, m
試題要求學生展現的能力,須合乎其學習的水平,也不是所有複雜的問題都可以簡單化而不流於偏頗。有學者早已指出上世紀上半葉的歷史,交織錯綜複雜的人物、社會階層、國家等的相互關係和種種縱橫交錯的事件,又涉及文化、經濟、政治等力量互動的複雜考量,即使是大學學者亦要慢慢梳理的問題,高中的課程的深入程度,還未達到仔細分析上半個二十世紀中日的這些複雜關係。故要求中學生在約二十分鐘內「就自己所知」來處理這超越他們能力的題目完全不合理,也沒有意義。* @9 Z4 \. Y) ]/ y
% n: u. n! M. d6 K6 i此外,任何歷史題目如問及不同角度或看法,所提供的資料不應偏側於一方觀點,應讓考生能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和了解題目的中心。如探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成因,歷史資料題應從不同角度,如當時的國際關係、個別國家的利益、民族主義的興起等,協助考生作出公正持平的結論。文憑試中要求考生討論「1900至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題目,所提供的資料都只偏向日本在20世紀初對中國的援助,資料的重要性與日本侵華暴行相比完全不成比例。再者,題目所提供資料必須要與題目考問範圍配合。若題目考問的時段是1900至1945年,但只提供1905年及1912年的資料,導引考生透過不完全的資料評論一個在較大時空發生的事件。因此,命題是偏頗的,極不理想。
( ~9 s( S# K4 j+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M9 _1 F8 F! w7 I
因為設題已有問題,其信度和效度難以量度,故將題目取消是合理及負責的做法,亦符合學生的利益。
! i3 @- s' h3 ^& ~! e% k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 r3 y T+ q& X% Z
康陳翠華特別指出,更重要的,是眾所周知,日本當年發動對華侵略,抗日戰爭造成數以千萬計的同胞喪生,公開試的試題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日本帶來的「利」與侵略帶來的傷害相衡量,不但與課程宗旨不符,更會嚴重傷害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包括仍然在世的抗日老兵和義士)的感情和尊嚴,亦不符中小學歷史教育之義。難怪為不少社會人士詬病,教育局對此深感遺憾。想到考評確有「指揮棒」的作用,日後會否鼓勵教師要教授學生量度日本在這個年代對華的各種「利」跟侵華的「弊」孰多孰少、孰輕孰重,實在難以想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