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程綺瑾、葉兆輝﹕Web X.0 時代 共織防止自殺聯防網

Facebook自殺群組事件經警方介入、媒體報道,令香港民眾關注到這種群組的存在和危害性。很多評論從法律、問責的角度討論了如何應對這一問題,而在此之外,我們也需要更多地去正視這類群組的存在,了解它們的特性。無論互聯網或facebook這類社交網站,都並非洪水猛獸,而是一把雙刃劍,知之而後善用之,當可造福社會。
4 g4 I) W$ M- F/ ~) F公仔箱論壇
: M* S3 ]( K/ ^, C0 H! J網上內容長期存在又容易被獲取,無疑增加了這類負面信息發揮作用的可能性。這個自殺群組的最初創立者聲明只是拿「自殺」當做一個玩笑,並無意鼓勵真正的自殺行為。可是「言者無意」,搜索者「有心」。因為標題關鍵字,這個群組很容易就可以被有自殺意念的facebook用戶搜索到。又因為這是一個開放群組,任何facebook用戶都可以流覽內容並加入討論,逐漸把這裏變成一個討論自殺的空間。公仔箱論壇3 G9 W- V: \( [! z2 C5 y/ {
那麼封殺這類組群就可以解決問題嗎?在「我要練習自殺」群組被刪除不久,facebook上又出現其他名目的鼓勵自殺的群組。一味地追堵,反而令這些人形成封閉的小組,其討論必然更加片面更加極端化,也令外界的干預更加困難。而且除facebook以外,blog、twitter等具有互動性的Web2.0媒體都有可能成為集聚負面能量的平台,又如何追堵得完?tvb now,tvbnow,bttvb3 H2 v# \3 b5 S& w. i

) x# _! `) j; V8 [' F  j5 ~( N1 O; Ktvb now,tvbnow,bttvb
5 ^3 l0 S& v6 s+ [5 I" vwww2.tvboxnow.com及時注意留言 帶事主出死胡同! S( J$ x$ o6 T  k4 O; ]
與其封堵,不如將這些平台善加利用,變成防止自殺的聯防網。此次的自殺群組裏,很多留言者其實都表達出想死又有諸多不捨的矛盾心理,這原本是防止自殺的好時機。如果有個人或機構及時注意到他們的留言,對他們的心情給予理解和尊重,鼓勵他們表達抒發,然後再加以引導,或許就能將其帶出死胡同。
$ x( |% M/ x# `5 a. v# p公仔箱論壇 www2.tvboxnow.com! d7 R9 F( A2 x' q
可是目前這方面的工作顯然還不足夠。雖然有些防止自殺的內容已經上網,但多以靜態網站的面貌出現。不像facebook群組這樣可以交流互動,人性化,更具感染性,也更容易黏着(stick)使用者。也有些機構與個人已開始在facebook上設立防止自殺、對抗抑鬱的中文群組,可是留言者不多,遠不及這個鼓勵自殺的群組活躍。
- t: }5 K% ?6 h2 qtvb now,tvbnow,bttvb
7 g3 q3 o8 H  Q6 y於是就不難設想,一些原本並非決意想死的人,由於得不到及時的正面理解與幫助,甚至因為自我表達而遭到歧視和譴責,更加苦悶,一旦發現有人寫出與他們類似的心情,就很容易被吸引,找到了「認同」。在認同的基礎上,他們又會締結約定,原本不堅定的自殺意念,由於受到朋輩的鼓勵或約定的壓力,最終可能化為悲劇行動。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9 @  h+ O4 _

' r4 n2 _9 {; k- `% x公仔箱論壇從Web1.0到2.0,也許很快就要迎來3.0,我們可以看到信息時代的發展方向是讓科技愈來愈人性化,同時也讓個人的能力借助於科技而實現幾何形集聚。要讓防止自殺追上網絡時代的腳步,一方面需要信息科技專業人士的合作,讓防止自殺的內容更容易被搜索獲取,讓表達自殺意念的網上信息可以得到準確監測,幫助危機干預機構及時介入,提高服務效率。另一方面,我們需要集聚人力。單靠幾個防止自殺機構也許人手不足,那何不將更多網絡用戶吸引成為防止自殺的守門人,編織一張聯防網?將「益生菌」而非「自殺病毒」傳遞給更多人,也就能夠更有效地挽救生命。6 l& q- W% N# r3 @2 X! F

8 k8 x  u) k. M; [ 公仔箱論壇7 m6 p8 l$ ?# M1 n% k9 ~
作者程綺瑾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系博士生,葉兆輝是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
0 d/ T  K% l: A3 A; r) d& s公仔箱論壇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