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不應漠視拾荒者的尊嚴 長者困境更須正視

  • 去年7月,內地發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將來自香港的固體廢物列為「洋垃圾」,由於香港回收商一直倚賴內地市場,故回收商一度罷市回收一星期,以期促使港府正視。然而,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指,自農曆新年後至目前為止,香港一直未獲得新配額,預計到了3月底,業界方能獲配。
  • 回收政策牽一髮而動全身,「廢紙圍城」的危機背後,揭露本港回收再造業落後的不爭事實。另一方面,回收鏈中最易被忽視的群體——拾荒者,作為環保行業的前線工作者,生計與回收業息息相關。在回收再造產業尚未成熟的社會,拾荒者的角色和作用舉重若輕。然而,現實中的拾荒工作屬於「非正式經濟」行業,拾荒者的社會地位處於最底層。環保工業轉型刻不容緩,政府不僅應該思考如何保障弱勢群體的生存處境,還要解決拾荒群體背後的長者貧窮困境。

7 N# B4 g* d$ ]% U, L) G,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天氣清涼,拾荒婆婆就在路上,檢別人吃剩的豬紅當作冬至美食。(羅君豪攝)
" ^. q2 U! A, Z9 W4 {0 T2017年內地回收政策帶來的震盪尚未平息,今年將繼續收緊進口廢紙標準及配額,本港廢紙回收業所受波及不容小覷。即使3月底有望重新獲得配額,乏善足陳的回收再造業政策亦無法根治落後的環保工業,屆時最受影響的無非是回收業的前線工作群體——拾荒者。
0 m$ [3 u5 O  E: M公仔箱論壇儘管拾荒長者隨處可見,但現時官方未有詳盡的統計資料。參照社福組織「關懷貧窮學校」2016年1月針對不同地區從事環保回收工作的調查對象,127人中超過85%為60歲以上,其中30%為80歲長者,有98%的人表示他們主要從事回收廢紙皮的工作。依靠回收廢紙為生是什麼概念?據報道,一位超過60歲的拾荒長者,每日需要工作12個小時,賣出一公斤紙皮,只能賺取約0.5至0.7元。一旦受到回收政策衝擊,微薄的收入旋即成為商人間博弈的籌碼,老人辛苦所得可能只能換取每公斤僅0.3元的回收報酬。在不完善的回收政策和落後的再造產業雙重夾擊下,拾荒者成為最無議價能力的一群人。
: o: T# p7 H. s( r2 r4 Mtvb now,tvbnow,bttvb面對環保產業轉型呼聲,若在政策完善期間,不能為基層人民充權,並做好產業轉型的緩衝準備,手無寸鐵的基層勞動者無疑將成為第一個犧牲者。這樣的先例並不少見。以北京為例,拾荒人員曾是維持高效回收廢品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在2012年後,城市發展政策失衡,廢品回收站逐一遭到清拆。在容納20萬拾荒者的城市中,受影響的拾荒者人數不可輕視。而北京的城市治理政策,正是反應當權者在產業轉型或城市發展中,漠視基層人民的利益,僅將其作為「低端人口」粗暴對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 b; M0 ^: n5 A9 C2 {

' p! D1 U5 i, h6 J8 ?. F  Ftvb now,tvbnow,bttvb
8 X& f2 ?9 J6 W+ ?; G

- O. D; t8 r5 s; ^6 M% E4 [tvb now,tvbnow,bttvb環保署將把屯門環保園2公頃土地招標,發展本地造紙廠。(資料圖片/林若勤攝)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0 w  y* {# f5 _( u; V7 s
反觀本港社會,政府及社會對待拾荒者的態度,體現於拾荒者的生活處境;重拾對拾荒者的尊嚴,政府理應帶頭做起。借鑑2016年底台中市環保局針對弱勢資源回收個體業者推出的「資源回收形象改造計畫」,政府聯合11家愛心企業對從業者提供反光衣帽、醫療包、手推車等物品,以提升回收業者的安全。同時,有社區學校機構固定提供協助工作,達到保障個體業者收入的目標。為提升資源回收,台中市將增設資源回收站點。台灣已從2005年起實施垃圾強制分類,垃圾回收率不亞於發達國家,但依舊存在拾荒者群體,可見拾荒工作者依舊擁有減廢能力,並不能完全剔除於社會。
; ^6 K, }- \7 g2 J" ^5 c(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因此,如何為拾荒者提供中短期紓緩措施,保障工作者的安全及尊嚴,成為政府和社會必須正視的問題。例如,回收價格易受出口地政府進口廢物管治政策與外地廢物回收價格波動的影響,政府應牽頭建立價格彈性機制並提供補貼給回收商,間接保障拾荒者的收入儘量不被影響。www2.tvboxnow.com5 e6 ~; I8 w3 I* w8 q1 Z3 m
當然,紓緩措施只是一時,究其根本,拾荒者背後是長者貧困的問題。2007年《香港拾荒長者研究報告》訪問近百名拾荒長者,超過七成人因經濟原因選擇拾荒工作。由於長者退休後沒有足夠生活保障,經濟能力不足的長者必須選擇繼續工作以維持生計。貧窮問題困擾社會多年,據扶貧委員會2016年的統計顯示,全港至少有995,800的貧窮人口,佔整體人口的14.7%。在長者貧困方面,則有高達337,400名長者屬於貧窮,其中僅有八分之一其住戶領取綜援,其餘未領取綜援人士中,絕大多數沒有從事經濟活動。即使領取綜援,「有產」老人為了不增加子女負擔、亦不想動用「棺材本」積蓄,只能從事非正式經濟活動來維持生活所需。
3 s& \/ f" H! |  mtvb now,tvbnow,bttvb全民養老金是社會倡議已久的紓緩方案,但政府一直置之不理。2017年8月,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曾發表網誌談論全民養老金,指社會提倡的金額不但不能滿足養老需求,亦不能惠及領取綜援的長者。然而政府顯示出的態度只是迴避改善民間倡議和既有的政策缺陷,罔顧社會主流聲音。全民養老金關乎鉅額開支,政府格外審慎也是可以理解,但面對長者長達30年的退休期以及龐大的生活開支,政府不能在全民退保政策上毫無建樹。
  P8 ~4 ~/ u4 _1 z

! }3 Q! C  s" ]0 a
. W/ [' d; P2 n

8 }6 A$ D2 H" F; `, e& L公仔箱論壇
tvb now,tvbnow,bttvb$ I  V7 ?5 q4 `+ [4 K/ j
公仔箱論壇& {9 i! H2 B9 R+ b"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