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解讀《論語》多謬誤,不「別裁」行嗎?
" U( z$ B5 [: k6 x6 i.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_+ |, w! c( d( O' x5 \看《論語別裁》,每當讀到南懷瑾需對以往箋注做「別裁」時,南先生總是先致個歉、告個罪:「講到這裡,我們要向前輩的某些儒者、理學家、讀書人告個罪了,他們的解釋,又是錯誤的。」可見他謙虛、恭敬而又直率、不含糊;對事不對人,錯就是錯,該糾正就糾正,但不攻擊、不詆毀人家。這是我們後生要學的風範。上節說過,古今對《論語》的譯注,不可勝數,比如,一本書名為《論語通譯》的,就有幾十個不同作者和出版社的譯注版本。對經文的譯注偏離原意的、或有程度不同誤解謬見的,更是不計其數。本文開頭所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就是一例。下面我會再舉幾個典型的例子。tvb now,tvbnow,bttvb7 E9 f$ Y: \2 [+ l
; J- C$ ] V, I2 y
首先,以〈述而〉篇7.7章句為例:「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我查閱了目前能見到的注解論語的版本,無論古今,對這句話的譯注基本都是「願意親自來送十條干肉(作為薄禮)的人,我從來沒有不教誨的。」甚至連錢穆先生的《論語新解》也譯注為「從帶著十脡干脯為禮來求見的起,吾從沒有不與以教誨的。」不管「十條腊肉」在當時算得上厚禮還是薄禮,如果說孔子持以「凡是付了束修的,我沒有不教」的說法,明顯與各種經典記載的孔子的言行大相徑庭。孔子的學生中如顏回,清貧到每日只能「一簞食,一瓢飲」,哪有腊肉送給老師呢?而孔子不但教他,並且以他為最得意的學生。生平寒微的窮學生除顏回外,還有子路、蔔商、冉求、仲弓、原憲、伯牛等等。孔子並不嫌貧愛富,相反,他堅持了「有教無類」的平等原則,將許多貧寒的弟子培養成了君子。此外,他要求弟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又豈能以付學資為條件才教徒呢?
1 p! G, R* l; D8 e' s5 C v這一章句的關鍵地方在「自行束修以上」,特別是在「自行」和「束修」兩詞的誤讀和誤解上。而且,「自行束修以上」的讀法須重新辨析,其讀法若是「自行……以上」,就可能被誤讀為「自己帶著|薄禮或學費|來的」這種意思。正如台灣學者傅佩榮所解讀的:「由古人說話的句法來看,整部《十三經》裡,沒有任何一處是以『自行……以上』來表達的。反而,我們看到『自……以上』的句法出現兩次,都是在《周禮·秋官司寇》裡,原文是『自|生齒|以上』,亦即從『長出牙齒』(約一歲)以上的小孩,才可以登錄在戶口上。在此,明明指的是『年齡』。」2南懷瑾先生也認為:「我認為『自行束修以上』這句話的重點要放在『自行』兩個字上。」www2.tvboxnow.com6 ~3 t0 N/ l2 O8 {; K
tvb now,tvbnow,bttvb" E: D% n* {( S* ~) \" _& o2 [/ _
「自行」搞清楚了,我們再來看看「束修」作何解?傅佩榮先生說:「那麼,孔子的意思可能是『自|行束修|以上』了。古代男子15歲入學,所備之禮即為束修,行此禮之男子的年齡可用『行束修』稱之。因此,東漢鄭玄為『束修』所下之注語即是:『謂年15已上』3。」孔子的真實意思是:「『從15歲以上的人,我是沒有不教的。』簡單明了,表現了有教無類的胸襟。他自己15歲志於學,因而推己及人。」此解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既與孔子一貫的言行相吻合,又與孔子自己15歲開始求學經歷相一致。
, [0 I M" `* F; ]# |www2.tvboxnow.com& a' L0 f. R- K! W: C' f
傅先生的考證,即男子15「行束修」而後准備進學;而南先生雖然沒有強調15年齡,但強調只要到了求學年齡而又肯上進好學的,孔子都教。也就是說:「凡是那些能反省自己,檢束自己而又肯上進向學的人,我從來沒有不教的,我一定要教他。」傅先生和南先生都否定了「束修」作「腊肉」禮物講;差異僅僅是,前者強調年齡、行「束修」禮;後者強調只要到求學階段肯上進向學的,孔子沒有不教的。兩人的解讀內涵一致。傅先生最後作結論道:「當然,弟子誠心送來的薄禮,他也沒有理由拒收。但是本末輕重不宜混淆。像顏淵這樣的學生,一貧如洗,孔子對他卻贊譽備至。把束修當成學費,實在是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了。」這段話倒是一語中的了。tvb now,tvbnow,bttvb. ?/ {0 L+ x" `3 y$ J9 j
! H, p! ^! ^' Z2 j- E9 G第二個例子,是關於《論語》5.10章句的爭論,我們先來看看原文的前半段:「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關於「晝寢」,雖有「晝而眠」「寢者寢室」「畫其寢室」「畫是劃義」,但各版本多取第一項晝而眠。南懷瑾先生特別指出「晝」作「畫」解,雖倡導於康有為、梁啟超二人,但最早提出來的是梁武帝。由於此說過於牽強,故而錢穆先生也不贊同,他說,如作別解「何來有『於予與何誅』之語。仍當從第一解(晝而眠)。」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宰予為什麼晝而眠?真的是很多書上解讀的,因為懶惰懈怠,所以被孔子罵為「朽木不可雕」,而使孔子認為他不可再教誨,氣得孔子都懶得去責罵他了?對此,錢穆先生也存疑,他說:「宰我預於孔門之四科,與子貢齊稱,亦孔門高第弟子。此章孔子責之已甚,甚為可疑。」顯然,錢穆先生的話是說作為孔門高第弟子是要在在處處給同學做表率的,不可能大白天賴在寢室睡大覺而「翹課」,他的表現壞到這樣怎麼能成為孔門高第?這不符合邏輯呀?所以,他懷疑人們對這個章句的字面解釋有誤。由此可見,「朽木、糞土之牆」的內涵所指到底是什麼姑且不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應該不是說宰予懶、壞。公仔箱論壇0 t& S3 q0 W9 \% C$ U& V; c+ }
) R' Y2 E, z' ]: }6 t0 K& hwww2.tvboxnow.com實際的情形到底是怎樣的呢?那麼解決了「晝」和「朽木、糞土」的釋義和所指以後,南懷瑾先生的解讀就順理成章了:「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就懂得他是說宰予的身體不好。只好讓他多休息一會,你們對他不要有太過的要求。」而且,他還講了這個解讀是如何在生活中觀察出來的:「這個道理,我是從學生中體會出來的。因為我有幾個學生,能力好智慧高,他的才能見解,老實說我都佩服他。但要命的是,交給他一件事情,一個月都沒有消息。罵他嗎?不忍心。實際上他三天兩天就患感冒,一天到晚都必須與床為伍,沒有精神,只好躺下來睡覺。我才發現『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不是說他壞,而是他的底子太弱了。」南先生進而引證:「但是人很奇怪,身體弱的人頭腦都好,試看《孟子·盡心章》裡:『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一個有病的人,因為經常在病苦中,身體沒有其他的活動,所以會多思想、會搞學問。體力好的人,運動得錦標的,要他寫兩篇,他很吃力。」
4 ?( w! M9 J' c: owww2.tvboxnow.comwww2.tvboxnow.com3 J/ B8 ]- M( h# Q( W: w
還有,本章句為什麼稱宰予,而不稱宰我,有人說是有意貶宰予,因為照例《論語》記諸弟子,不直書其名。對此,錢穆先生認為:「或曰:宰我得罪於孔子,故書名以貶之,然如此則是記者之辭,未必孔子當時有此意。」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如前所述,《論語》是孔子之後弟子們記錄的一部談話錄,不是既嚴謹又重考據的《春秋》,更不能把它當做現代標准的學術著作來苛求。《論語》記諸弟子,一般是不直書其名,但也有例外呀,更不能把這個不同當做「有意貶宰予」的依據,頂多是作為「記者之辭」。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再來讀南懷瑾對後半段的解讀,有理有據,上下貫通:「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古人根據這些話解釋說,孔子對宰予恨極了。事實不是這樣的。……孔子說,我看了宰予,對人生看法有了改變,天下事,實在並不簡單。」他接著引申闡述道:「有人有思想、有能力、有才具,他卻一輩子做不好事業,因為他的精力不足、精神不夠。所以曾國藩的相法便說:『功名看器宇,事業看精神。』有道理!」南先生同時申明:「所以,我認為這一節是這個意思,對與不對,還待大家再研究。不過我認為是這樣的。只是古人把孔子描寫得太古板、太迂腐了,其實孔子非常通人情。」
# X. f4 n/ M0 C$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U0 A5 w! K9 T! L3 f) z以上兩例,是章句的中心意思被誤解誤讀了,此類情形還有十幾處,讀者可閱讀《論語別裁》甄別之。此外,還有一類是主句沒有問題,而對細微處或首尾句詞的注解有問題,從而誤導中心思想走向偏差。例如〈述而〉篇7.8章句,這一章句的問題出在最後的「則不復也」,嚴格地說出在「復」字上。千古以來的注解都把「復」字作副詞,解為「不再」,於是就譯為「便不再教他了」、「我不會再教他」等等,進而就添加了「教」這個動詞。這一注解最早見於何晏的《論語集解》「則舉一隅以語之,其人不思其類,則不復重教之。」之後的《論語》箋注全都沿襲這一說而成為「通解」。南先生在《論語別裁》裡沒有從語言學角度去辨析「則不復也」的誤解問題,只是糾正別裁為:「『復也』就是回來。回到哪裡?回到思想智慧的本位,就是回到自己智慧的本有境界。」8 D( X8 ^7 n; t$ t' W1 E \
公仔箱論壇% N7 f n% Q$ N& @$ p9 y
那麼,為什麼說千古以來對此句的注解都是誤讀了呢?為什麼南先生把「復」字作「回來」、「返回」解呢?我認為有如下幾個緣由:上例舉的舊箋注把「復」字作「不再教了」解,不符合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這和上面我們談「束修」的問題是一樣的,這是其一;第二,亦不符合孔子一貫的「誨人不倦」的精神和態度,顏回曾很崇敬地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孔子如此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又怎麼會僅僅因為笨一些(不能舉一反三)就不教了呢,就舍棄他了呢?頂多是看到學生程度不夠,暫不引導而已;第三是,舊的箋注把詞性搞錯了,把本來是用作動詞的「復」,作副詞用了,於是就在句子中增加了使意思完全改變的中心詞—「教」,出現了增字解經的錯誤。這種看似一字之差的細微處,在舊的《論語》箋注裡還有許多。想想就覺得可怕,如果跟著這些注解走,搞偏了都不知道。其實,四書五經,不光是一本《論語》箋注有問題,其他經典也存在此類誤解誤注的事。個人認為,我們要還原經典的本來面目,就不能墨守舊的箋注,最好的辦法還是以南懷瑾慣常采用的以經注經的方法,或參照南先生的講述,這樣起碼不會有大的偏差。tvb now,tvbnow,bttvb9 t, p4 S2 y2 Z- ?! a
再看一處。〈先進〉篇11.14章句中的「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以往讀此章句的時候,因為受舊解誘導,解釋為實體府庫建築,變為改建、翻修的意思了。對「仍舊貫,何必改作!」就不可能轉而對現實世界作智慧的觀察。讀《論語別裁》後才知道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是針對制度而言的,閔子才說「何必改作」。他說「制度不要輕易變動,還是沿用現有制度,方法變一變就好了。」為什麼呢?南先生強調到:「研究中國歷史,不論社會結構,或者政治制度,政治結構形態,如果一下子把它完全改過來,在當時幾乎沒有可以成功的先例。」南先生進而引用《易經》作說明:「這就是《易經》的道理。天下的事只有漸變,沒有突變,突變要出毛病的。」也就是說,突變、巨變都會出現更大的問題和不良後果。tvb now,tvbnow,bttvb2 x, k# T# e9 z0 H; ^/ j
r' h* G, e% ]/ ~3 V8 c6 x;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讀到這裡,困擾我多年的迷惑解開了,那就是,為什麼中國歷史上歷次重大社會政治變革和變法總是失敗,成功的卻很少?當然原因很多,也很復雜,但根本原因還是出在突變上,因為它傷筋動骨了,不僅舊病未去,又使機體喪失元氣。這使我進一步看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和南先生的睿智,也讓我多了一雙慧眼去看歷史、去觀察社會。那麼過去宣傳的史上歷次的農民起義、平民暴動和近代的革命,都是推動歷史進步的,現在看來,對社會安定等於是覆巢毀卵,對民族文化簡直就是刳胎焚夭。正如古賢所言:「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則鳳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則麒麟不往矣。」這是《論語別裁》上關於政治哲學的智慧。
# X$ d) l( Q& n& P' I5 o3 h2 C- |tvb now,tvbnow,bttvb
r# J9 R0 ?! X& T$ J0 u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A5 D4 S; H6 w7 z4 r$ `
南懷瑾《論語別裁》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 {% |* @4 b! ]
公仔箱論壇5 a/ W5 v4 _ ]
9 [4 f8 d7 u9 w# g" T; }%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