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釣魚樂公司(Hong Kong Deep Sea Fishing)提供釣魚船,讓釣魚愛好者到西貢附近火石洲海上享受釣魚樂。
“喬利,這裡對了。慢慢來,不要用勁,讓它滾進來。”卡邁恩.瓦斯托拉(Carmine Vastola)一邊說著,一邊通過屏幕觀察海底狀況及周圍魚群的數目。
喬利(Joe Lee)是一位擁有30年經驗的資深船長,剛於去年退休。他關掉了泰國夫人號(Thai Lady)這艘長32呎的釣魚船的引擎。過去一小時,我們從清水灣高爾夫球會碼頭啟航,到達西貢半島火石洲後,便一直在尋找他們口中的“結構”(即行內人所指的地形或空間有變化的區域)。
喬利說:“屏幕顯示了海底的深度和魚群可能藏身的地方。我們正嘗試尋找一個較好的結構──即岩石與岩石之間的底部。”
泰國夫人號船主兼船長卡邁恩.瓦斯托拉(Carmine Vastola)通過屏幕觀察海底狀況及周圍魚群的數目。
瓦斯托拉對香港的海域可謂瞭如指掌。他來自美國新澤西洲,家人都是釣魚愛好者。他1993年移居香港後,就一直參與釣魚運動。來港初期,他對香港缺乏深海釣魚船租賃服務感到很沮喪,於是在2006年斥資20萬美元購入泰國夫人號。除自用外,他還會以“Hong Kong Deep Sea Fishing”(深海釣魚樂)公司名義,出租予其他釣魚愛好者。
近幾年,釣魚運動在香港流行起來,特別是深海釣魚,因此瓦斯托拉的釣魚船租賃業務蒸蒸日上。最近,他和業務夥伴查理斯.鄧福德(Charles Dunford)每月安排8-10次航程,其中包括駛到近岸底釣(inshore bottom fishing)──即我們正在舉辦的活動,以及通宵到石油鑽機的航程(石油鑽機海底是大魚所在地),每次航程平均可載4人。
南中國海許多海上石油鑽機的海底,都是魚群聚居之地。攝影:馬爾科.豪爾赫(Marco Jorge)
為滿足港人對釣魚運動日益濃厚的興趣,他倆上月還以100萬美元購入另一艘船。這艘名為財神號(Fortuna)的釣魚船,身長90呎,屬於定制船隻,可載30人(即泰國夫人號的5倍)。據說它快將投入服務。
購入財神號是香港釣魚運動愛好者的喜訊。目前,在香港提供商業釣魚運動的公司寥寥可数。但隨著需求上升,要租船出海享受深海釣魚之樂並不容易。
今年27歲的馬爾科.胡里奧.豪爾赫(Marco Julio Jorge)最近曾乘坐傳統中式拖網船到南海石油鑽機海域垂釣,全程三日兩夜。由於船期有限,但人數眾多,他必須早於一年前預訂。他說,這些深海釣魚活動非常受歡迎,而他付了3,100港元,與其他14位釣魚愛好者同行。
在最近一次航程中,現職區域銷售經理的馬爾科.豪爾赫(Marco Jorge)於海上石油鑽機附近釣獲一條鰺魚。攝影:馬爾科.豪爾赫(Marco Jorge)
現年60歲的吉姆.斯圖爾特(Kim Stuart)是釣魚船租賃公司Tailchasers創始人。斯圖爾特表示,香港釣魚運動愛好者不僅有所增加,而且他們的國籍也越來越多元化。他說:“不僅本地人多了,就連遊客都多了。”
生於南非的斯圖爾特說,現時香港跟他於1983年剛來到時很不同。當時,人們告訴他香港水域沒魚可釣。
1984年,一班外國人在香港成立釣魚會“Mandarin Sport Fishing Club”,成員主要為國泰航空的機師及港機工程公司的員工,他們都以參加國際釣魚比賽為目標。1985年某天,在西貢一次的航程中,釣魚會其中一名成員釣獲一條158.75公斤馬林魚。
斯圖爾特於1986年加入Mandarin Sport Fishing Club。他說:“如果香港有馬林魚,那肯定還有其他魚類,於是人們開始紛紛購船。”
13年前,斯圖爾特買了自己的船──一艘長46呎的伯特倫(Bertram)型釣魚艇,名為Kidusi號。這艘船使用拖釣捕魚方法,即釣魚線帶著餌並放在船尾拖行,目標是深海魚類,如馬林魚、旗魚和鯖魚等。
斯圖爾特說:“從前我只是帶家人朋友出海釣魚,但其他人聽到後都給我打電話,說他們也想去。”
在最近端午節假期參與的一次航程中,釣魚好手艾德里安.耶和瓦(Adrian Yahvah)炫耀魚獲:一條鯕鰍。攝影:艾德里安.耶和瓦(Adrian Yahvah)
艾德里安.耶和瓦(Adrian Yahvah)便是其一。他自小在湖邊長大,在美國蒙大拿州釣魚愛好者的薰陶下,在網上搜尋了大量釣魚運動的資訊。他於2008年來港,並發現了Tailchasers公司。
在最近一次乘坐Kidusi號的航程中,耶和瓦最大的漁獲是一條3.7公斤重的鯕鰍。其他在香港水域常見的魚種包括:石斑、鯛魚、鯰魚、金槍魚、劍魚、蕉旗魚、梭子魚,以及鄧福德至今最大的漁獲:一條15公斤的幼黑尖礁鯊。
在加上識別標籤後,這條幼黑尖礁鯊和其他漁獲都一併放回大海。斯圖爾特解釋,魚類這樣便可以讓位於佛羅里達州的國際釣魚協會追縱了。他坦言,漁獲夠了便會知足,多餘的魚獲都會放生。
斯圖爾特說:“在一天航程,如果釣到60多條魚──大多是鯕鰍和幾條金槍魚吧,我們最終只會將七八條魚做晚餐。”
鄧福德(Charles Dunford)是深海釣魚樂公司(Hong Kong Deep Sea Fishing)創始人之一。圖中他正展示在西貢火石洲附近的魚獲。
Kidusi號一般在早上7時半於香港仔遊艇會啟航,最多可乘載10人,南行一兩個小時便可到達藍色水域,即體積較大的魚類暢泳的地方。航程一般可抵100公里外的水域,視乎當日的天氣及其他狀況而定。他們出海大半天,約於下午5時前返回香港仔。
過去的深海釣魚旺季通常是4月到10月,本身是運動治療師的耶和瓦,一般都無法登上斯圖爾特的船。由此可見,釣魚運動在香港已相當普及。他說:“自從兩三年前他們釣獲巨型馬林魚後,很多人都躍躍欲試。”
那條馬林魚長達3.6米,重226公斤,屬太平洋藍色馬林魚品種。這條魚於2013年7月在香港仔南部水域捕獲,當時由6個業餘深海釣魚者釣上來。他們用盡九牛二虎之力,花了3小時才能把它拖上船。可惜幾經掙扎後,馬林魚終告不治。
釣魚運動流行起來的另一個原因是海中的魚量增加。政府於2012年年底禁止拖網捕魚後,香港水域的魚類得以休養生息,數量隨之增加。
瓦斯托拉說,除了魚量多了,體積也越來越大。在拖網禁令實施後,泰國夫人號只要開到西貢、青衣及蒲台島水域便可釣獲大魚,不用像從前般須駛到石油鑽機附近。
但瓦斯托拉相信,釣魚運動流行起來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多了閒錢和空閒時間。
泰國夫人號停靠在清水灣高爾夫球會碼頭。
可是,本地華人還未真正愛上釣魚運動。上環寶記釣具店老板劉先生指出,釣魚運動愛好者還是以西人為主,或者在西方受教育的人。劉先生的店舖算是老字號,1933年由他的祖母創立。
20年前從加拿大回流香港的劉先生說:”中國人嘛,就是喜歡打麻將、炒股、賭馬,最重要及時行樂。釣魚之樂就是靜悄悄的等待。本地人的心態就是:快、快、快。”
我們繼續等候。三小時後,泰國夫人號上一行五人終於釣到一條10厘米長的石魚(劉先生說這種魚煲湯味道很好)和一些水母。我們還得到了大量新鮮空氣和一身古銅色肌膚。
我站在船的後面,感到有點暈船,於是移步到船頭。這裡舒服得多。多得鄧福德教我如何使用佐引式(Sabiki)裝置,現在我已懂得操控它,並收放自如。這台佐引式裝置的鉛線配備沉降片,並有6條分支線,每條支線都有吊鉤,吊鉤掛上兩三片磷蝦作為魚餌。
在佐引式(Sabiki)裝置上固定磷蝦作為魚餌。
我把佐引式裝置放到水裡,讓魚線自動放鬆,直至到達海底,然後緩緩的收回來,直至感到有點抗力。難度最高的地方就是等待。
突然之間,我感到水中有東西拉著魚線。我踏出一隻腳,盡力快速回捲。每次回捲所需的氣力都比上一次大。魚雖上釣但仍極力掙扎希望逃出生天。釣杆彎曲得很,我真的害怕它會斷掉。我當時滿額大汗,雖然體力透支,但心情卻特別興奮。
一分鐘的角力後,我的獎品終於現身了:一條美麗的鯛魚,也是這天的第一次漁獲。
靠運?鄧福德並不同意。他今年59歲,英國人,兩歲起就開始釣魚。
瓦斯托拉認為釣魚是“博弈遊戲”。
“每多等一分鐘,你釣到更多魚的機會就更大。當然,你需要一些基礎知識,例如知道哪裡可以找到魚群,以及該採用哪些工具。只要配合天時地利人和及使用適當方法,任何人都可以釣到魚。”
劉先生補充說:“這就是為何需要有富經驗的船長,因為他熟諳水域情況,知道哪裡魚最多,這樣才能成功。其次便是耐性了。”
泰國夫人號船主卡邁恩.瓦斯托拉(Carmine Vastola)清理本文作者釣到的鯛魚,好讓她帶回家做晚飯。
幸運的是,在這次深海釣魚體驗,我既有富經驗的船長領航,也有專業釣具。回家後,我給那條鯛魚灑上黑椒、海鹽和香草,放進焗爐。一個小時後,它便成了我的盤中美食。
也許經過一天航程後,我感到很餓,又或者是因為我得耗盡氣力才能把魚釣上來,又或者是因為這條魚是新鮮捕獲的。不管怎樣,這條魚是我這輩子吃過的最美味的魚。
釣魚活動完畢後啟航回家。
香港四間釣魚船租賃公司資料:
Hong Kong Deep Sea Fishing 提供32呎波士頓捕鲸者式釣漁船、90呎定製船,以及所有釣具及有關器材。一天航程每人1000元起。
Tailchasers週末定期推出釣魚航程,以拖釣為主,提供48呎伯特倫式釣漁船、釣具及有關器材。一天航程每人2400元起。
Big Fish Boat 提供86呎改裝中式拖網船,航程兩晚以上,或約70小時(前往石油鑽機約需10小時航程)。航程每人2600元起。
Cheetah Charters 提供 40呎三體船,可載9至12 人,速度比普通釣漁船快。兩小時行程租金8,000元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