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的树 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一棵名叫麦修彻拉的刺球果松,树龄高达6400岁;另外还有一棵是非洲西部加那利亚岛的龙血树,已经活了8000多岁,可惜的是在1868年毁于一场风灾。
# X f5 Y; ~1 J, e1 T8 s a6 l% D 最重的木 云南西双版纳的铁力木,其主干高达30米,木质坚硬,把它放在水中也不会浮于水面。/ X* F5 K' l" r# ~$ b. X& v( r
最轻的木 美国和中国云南、广西等地的巴沙木,每立方米只有0.1吨重。
$ S$ \/ U! L" I }; Mwww2.tvboxnow.com 最高的树 澳洲的杏仁桉,普遍高达百余米,最高达156米,相当于50层的高楼,要比2幢“上海国际饭店”还要高。
9 L3 M, P( Q2 |4 p y1 a 最矮的树 矮柳,其高度仅在3—5厘米之间。
8 o% _5 O' e% l3 [5 | Gtvb now,tvbnow,bttvb 最粗的树 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生长着一棵栗树,树身周长为56米。tvb now,tvbnow,bttvb3 e6 P7 X0 ]) d, G# B
最咸的树 中国黑龙江生长着一种木盐树,含盐量竟与普通食用盐相差无几。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P# V9 J' D$ d7 H3 v) S' p
最甜的树 北美洲的槭树,含糖量可达85%。
: b& m& Z. e" n6 i3 g! W公仔箱論壇 最硬的木 朝鲜和中国东北的铁桦树,比普通钢板还要硬一倍,现代步枪即使在短射程内也奈何不了它。8 s" K% ~; T" u5 @! V' p* b1 s- {
最亮的树 北美洲的魔树,晚上在树下可以看清楚小5号楷书大小的字。www2.tvboxnow.com* ]0 T" C- Y+ o5 F
最毒的树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海康的箭毒木,即见血封喉树,其树汁洁白,却奇毒无比,见血就要命。唯有红背竹竿草才可以解此毒。
6 j( K) F/ K0 i. Z! r# ^www2.tvboxnow.com 最耐火的树 中国南海的海松树和南非洲的水瓶树,一旦发生火灾,最多叶子被烧掉,来年照样发新叶,正常开花结果。
: h' }3 k t$ i* f& c# a公仔箱論壇 最珍贵的树 水杉和银杏。世界上唯有中国的四川、湖北、湖南和广西等地才有。它们被誉为“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植物熊猫”。公仔箱論壇0 j( p6 _6 o; t2 @: d6 {/ _
最具贵族气派的树 首推檀香树。有位生物学家曾幽默说:檀香树是贵族中的贵族,是非常漂亮、美丽的树,绝不“寄生作伴”,更不轻率接香,因此常与洋金凤和紫珠搞得火火热热。公仔箱論壇' \2 s, S6 y; d8 ^
生长最慢的树 前苏联喀拉里的尔威兹加树,以及北极林带的希特卡云杉,每百年的高度只有28厘米,直径2.5厘米。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_ d# z6 M0 q0 U' I
生长最快的树 马来西亚利沙巴的一种佚名树,一年就可以长9.2米。公仔箱論壇' h( K) [. @& q% i( r x% H
树冠最大的树 孟加拉的一棵大榕树,树冠覆盖的面积达到15亩,相当于半个足球场,能容纳7000人左右。
/ f& Y! Z8 B; ]$ Utvb now,tvbnow,bttvb 最大的茶树 中国云南勐海的一棵茶树,高32米,主干粗2.98米,叶最长达14厘米,宽6厘米,树龄约1700年。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_6 t; i3 M- g7 N5 b; ~
最老最大的栗树 捷克的一棵栗树,主干周长700厘米,树龄已有500多年。www2.tvboxnow.com% {8 p, c! {# Y( o- U0 f
最老的荔枝树 中国福建莆田县的一棵名叫“宋家香”的荔枝树,主干周长7.1 米,树龄已有1200多年。8 t+ ?: w9 s. h* Y9 `
最老的橄榄树 南斯拉夫得里亚海滨的一棵橄榄树,树高达2400多年。/ u: l+ e7 i# d% D
最大的葡萄树 英国英格兰的一棵葡萄树,树荫覆盖面积达460多平方米。枝条最长的
$ y: [9 s4 |2 P2 X8 d: s! jwww2.tvboxnow.com 达到90多米。1 u. W Y' s6 t/ W$ O1 @& l' \
品种最多的梨树 中国河南商城的一棵人工杂交梨树,能结出24种不同形状的梨子,如雪梨、明月梨、莱阳梨、孔德利梨等品种。
% L) r# h6 q/ [# I. r4 A$ i7 k2 J1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摘自《森林与人类》2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