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胃鏡,腸鏡主要用作檢查「下消化道」,包括大腸及小腸末端。一般而言,病人若有大腸症狀,例如大便有血、大便習慣改變、肛痛、慢性腹瀉及貧血等,醫生都會以腸鏡作進一步檢查。
- Z' Z0 \# `) {公仔箱論壇+ N5 W$ ]. j' f; O
5 ~) j4 p8 D% `
新技術助辨識腫瘤
7 T3 y) K4 e" t8 I9 Swww2.tvboxnow.com有鑑於腸癌趨於普及,所以近年醫學界提倡腸鏡普查,建議 50歲以上、以及有腸癌家族病史的人士,均要定期接受腸鏡檢查。原因是研究證實,早期腸癌均由瘜肉演變而成,而透過腸鏡檢查能及早發現大腸內的瘜肉,若盡早以手術清除瘜肉,有助預防腸癌發生。www2.tvboxnow.com, d3 I8 ?0 I7 e9 [) E' p% ~: n
相比胃鏡,腸鏡的檢查過程會較為複雜一點。首先,病人需於檢查前三天進行低纖飲食,即禁食蔬果麥皮等,前一晚飲用 2至 3公升的「瀉水」,作用是將大便徹底排走,清潔的腸道可提高檢查的準確性。檢查前,病人會注射鎮靜劑及止痛針,讓他們身體放鬆。腸鏡會經由肛門進入,伸至大腸盡頭時慢慢抽出,醫生便在此時進行檢查。由於過程中需注入氣體脹大腸道,病人檢查後或會有 15至 20分鐘感到腹脹、微痛。tvb now,tvbnow,bttvb' G8 t/ l! ~8 D& [/ i Q6 U6 y
以往的腸鏡只能看到三原色影像,近年香港有醫院引入一種名窄頻影像系統( Narrow Band Imaging)的新內窺鏡技術,原理是以有濾鏡功能的微型鏡頭,觀察特定波長的影像,它擅於觀察黏膜的血管結構。由於良性與惡性腫瘤各有不同的血管結構, NBI檢查有助醫生辨識腫瘤狀況,及觀察一些不易被察覺、平坦的腫瘤。
+ t& w; K: [& s$ p2 u$ T4 a大腸結構複雜,彎曲位置也比胃部多,醫生進行腸鏡檢查時,必須要細心有耐性才能令準確度提升。故曾有醫學文獻指,若醫生用少於六分鐘,檢查結果的偏差會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