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醫補血,民眾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四物湯」,加上店鋪架上玲瑯滿目的各式四物飲,生理期過後來喝個四物湯,似乎已經變成全民運動!然而,生理期過後一定要喝四物湯補血嗎?每個人都可以喝四物湯嗎?1 v o1 O- I+ N+ p8 i1 O) u"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t6 P5 E" Y" ^
生理期後適當補血符合中醫養生法tvb now,tvbnow,bttvb; f1 |* p' g9 H3 o1 N. ~& j$ a( J
公仔箱論壇4 x7 T# e+ ^# \/ U' |& j' o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廖芳儀表示,生理期就傳統中醫學來說,會讓體內的氣血隨著經血排出而呈現較低落的狀態,因此生理期過後適當地補血是符合中醫理論的養生方式。公仔箱論壇' }' Y% E+ J: E0 h
tvb now,tvbnow,bttvb! ]: O% {& t, v. X2 d$ X+ t5 o) q
根據狀況選擇不一樣補血方式
* a e2 O" _4 u7 z. ^1 K6 b/ C4 Z6 w, y( Q
補血可以根據每個人的狀況選擇不一樣的補血方式,除了四物湯以外,偏於腎虛寒冷體質的婦女還可以選擇杜仲茶或是桂圓紅棗茶,偏於容易疲倦的氣虛體質反而要選擇當歸黃耆等藥材才是對症。另外有些婦女本身體質就偏於燥熱,這時候反而不需要在生理期過後補血。
\4 v6 b* K% s- P ]+ O% C+ m公仔箱論壇8 |- u' V2 y$ p- N9 z8 N
平素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或是各種婦科炎症的病人,在生理期過後反而比較適合以桂圓、枸杞、杜仲等更為平和的補血方式,或是適當地補充桑葚、葡萄、蘋果、芝麻、紫菜、櫻桃、蔓越莓、紅鳳菜、紅莧菜等補血的蔬果也是非常適合的食療方式。$ j }2 S9 |" |' Y# @1 q$ }
公仔箱論壇' Z0 e u3 ]" z) ^& z5 m& X) c
這些體質生理期後可補血
- s! K# f% B$ X& A, y' m$ Mtvb now,tvbnow,bttvb7 Y; A' H8 o6 h5 i9 i
生理期過後可適當補血的體質:: L" y6 c% o' n4 c7 J$ V$ i' i* f1 i
5 t3 T: F" D! F( z5 ^4 _" T; [
血虛體質—生理期經血量少,經血顏色偏淡紅或粉紅,下腹悶,容易疲倦,臉色白或偏黃,唇色淡紫,手腳容易冰冷。
( r, V, N6 P3 x; ^( b. o$ btvb now,tvbnow,bttvb3 x2 o: y1 k, h
氣虛體質—生理期經血量正常或少或多,經血顏色偏淡,容易疲倦或頭暈,活動容易喘,容易感冒,臉色白或偏黃,講話聲音小或容易無力。
; {% r* W3 `- r4 D+ v4 _tvb now,tvbnow,bttvb! Y! f* g F7 D
腎虛寒冷體質—生理期週期容易亂,經血量少,顏色偏暗或紫,容易腰痠,容易疲倦,甚至不容易懷孕。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p e% H( j- R; k7 j
公仔箱論壇$ E4 b; d% H. r$ A7 r
四物湯再加減藥材 達到更好效果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L$ k( u. C+ C0 o3 y! W
* H5 V( ~- j3 L2 Y+ O' N$ J- j
廖芳儀醫師表示,四物湯出自於中醫古籍『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流傳已久的名方,包含當歸、川芎、地黃、芍藥四種藥材,是中醫補血的基本方,也是婦科聖品。但是臨床中醫師在使用上,大多會根據病人的情況,適當地加減一些藥材,尤其對於腸胃功能較差的病人增加一些健脾的藥材如陳皮、白朮等幫助補血藥效,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H$ P0 Z/ A# y* i: N z: G
tvb now,tvbnow,bttvb. r9 z9 r6 N- L6 J* D4 e# w; z+ m
4 ^ [/ [. x9 atvb now,tvbnow,bttvb
: J) T2 n/ i- `www2.tvboxnow.com
# q" G3 r* Z& b Zwww2.tvboxnow.com w) m, X! }1 s-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Z+ ]$ x g$ {
, |+ ?1 F' |5 O: q! nwww2.tvboxnow.com6 u4 G0 A- J5 T) B5 C
健康/記者林怡亭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