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教育歧視惹矛盾 孩子淪為犧牲品

教育歧視惹矛盾 孩子淪為犧牲品
8 L3 i& i& R  E! c& E! ?* R2 D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k. n, P9 E3 o3 e
中國教育好壞,與人口政策息息相關。城市愈大,這一因素愈明顯,例如非戶籍地的外地學生要想在本地公立學校上學,在過去基本是不可能,近年雖然開了一個口子,但也附加了很多條件,符合條件和要求的,也不是很多。因此,這常成為尖銳的社會矛盾,引發抗議。公仔箱論壇0 k- g$ e* @' e2 V

4 H4 M- E, P5 j5 W1 a" D近日有內地媒體對北京非京籍適齡兒童的教育狀況進行了調查,讓人看到另一種觸目驚心的現實。這裏所謂的「非京籍適齡」並非農民工的子女,而是指在北京工作的白領們的子女,他們中的多數在北京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有些甚至買了房買了車,然而其子女卻被擋在北京的校門外。這些家在北京,卻無法讓孩子在當地上學的家長,經過反覆權衡,作出了既不賴在北京,也不把孩子扔回老家的第三種選擇——到臨近的河北省去讀書,形成了一條以三河、廊坊、香河、大廠、衡水等河北市縣為主的「環北京教育帶」,此類孩子數以萬計。2 ~* j0 \& ]7 D- C
www2.tvboxnow.com/ F. }# v" Z7 q) t
以學控人 於理不合
8 u$ {, |: |: h7 f  @2 w8 j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0 [: L& [- h7 o5 F2 I: P6 ^" f
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正是北京的人口政策。鑑於北京的人口規劃屢被突破,為遏制人口快速增長,自去年起,北京對小學入學政策列出了不同的條件,其中對非京籍適齡兒童在北京市接受義務教育,要求提交「五證」以及其他「相關材料」。這些「相關材料」主要包括:父母雙方勞動合同、社保記錄、在職證明、父母雙方所在單位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結婚證、生育證、流動人口婚育證、租房合同、房租完稅證明、房租完稅發票、居住房屋的水電費單據……它們由各區縣自行解釋,審核權則由各區教委掌控。公仔箱論壇; v  B3 ^2 y3 e% |% L( k

" i" t( v+ N# x) P5 M! e事實上,「五證」是全國統一的要求,很多白領家長基本都能達到,但要符合「相關材料」的條件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這也是為甚麼這些非京籍家長不得不把他們的孩子送到河北去上學。雖說臨近北京,可有些地方路程也不短,比如衡水距北京就將近三百公里,孩子只能每個月回來一次。這就是北京的「以學控人」政策。
+ u2 ?% D; {. S1 O& h4 ]' |! c& H6 M3 c; S
北京確實太大,人口太多,最新的十三五規劃要把人口控制在二千三百萬以內。過去北京曾採取過「以房控人」、「以業控人」等政策,且不講這些政策都含有歧視成分在內,最重要的是全部失敗收場。現在的「以學控人」,難保不會重蹈覆轍。
: Z* N+ s7 F. ~$ |1 k+ e! [公仔箱論壇

) D' P, G$ x$ S/ V  U: V' ?tvb now,tvbnow,bttvb中國是一個以行政權力來分配資源的社會,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比中小城市能夠獲得多很多的資源,更不用說農村了。尤其是北京作為首都,吸納了全國最優質的資源,這就是北京人口規劃屢被突破的根源。人口控制不在這方面下工夫,而把板子打在外地人口身上,讓他們和他們的子女為人口政策買單,實在說不過去。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