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電/聯合國框架下致力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機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日前發布報告說,全球各地區生物多樣性繼續惡化,顯著威脅人類經濟生活和食品安全。
) T3 J; ^% D9 c$ Utvb now,tvbnow,bttvb" ^2 X$ S$ C$ m% ]" f
過去3年間,550多名專家對全球4個主要地區——美洲地區、亞太地區、非洲地區及歐洲和中亞地區進行了生物多樣性調查。結果顯示,生態環境壓力、過度開採、不可持續的自然資源利用、空氣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外來物種入侵和氣候變化等原因導致這些地區的自然承載能力不斷惡化。 3 G' W6 I5 Y5 ^& l# H- \" Z! ?
6 O9 _* E. J# qtvb now,tvbnow,bttvb 報告說,到2100年,氣候變化會導致超過半數的非洲鳥類和哺乳動物消失,湖泊生產力下降20%到30%,植物種類大幅減少。最新例證是,地球上僅存的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19日在肯尼亞離世。至此,世界上僅剩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
& k5 E9 y8 \) A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A7 V8 f1 M2 x7 [& P
在美洲,地區種群數量比歐洲殖民時期減少約31%。到2050年,氣候變化將成為該地區影響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因素,預計將上述比例推高至40%。 2 x6 W+ F4 i( F) G' `1 M
0 i$ B8 O( i/ Ptvb now,tvbnow,bttvb 亞太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在下降,但也有一些改善。如過去25年間,海洋保護區面積增加近14%,陸地保護區面積增加0.3%,森林覆蓋面積增加2.5%,其中東北亞地區的森林覆蓋面積增加達22.9%。 3 {( @1 Q: G3 j0 q'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B3 @4 C; n) v- l. \
但報告認為,不可持續的水產養殖和過度捕撈等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威脅更大,按目前的捕撈速度,到2048年,亞太地區可能將面臨無魚可捕的境地。對生態、文化和經濟至關重要的珊瑚礁在亞太地區也受到嚴重威脅。即便按照氣候變化的保守模式估計,到2050年,多達9成的珊瑚礁將嚴重退化。
5 x8 Q0 W/ e- o# v% x-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z" i5 t; E1 \: C3 Y5 t$ K
報告指出,在歐洲和中亞地區,有超過27%的海洋物種“保護不力”,只有7%“保護得力”。
. d. `/ ?; _- b; _6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8 Q" t# X0 |3 x9 W! z6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該平台執行秘書安妮·拉里戈德里說:“各地區未能優先推動政策和行動去阻止、逆轉生物多樣性消失。自然對人類的供養能力持續惡化,嚴重危害了所有國家實現其全球發展目標的能力。”
* C& \& U8 B. B7 {7 k公仔箱論壇6 g; K2 N% P) D/ Q# y" [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若澤·格拉齊亞諾·達席爾瓦說,這些地區評估再次證明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對食品安全也很重要,世界許多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國家、地區和全球層面的決策者應及時採取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