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硬體動態] I-MAX银幕戴头上 索尼革命性3D影院详解

本帖最後由 kingmax112 於 2011-9-3 01:41 AM 編輯

PConline 资讯】据国外媒体报道,索尼于2011年IFA展会开幕之前,率先发布了一系列产品,其中有一款超强的头戴式3D显示产品HMZ-T1。这台头戴式3D显示产品可以模拟20米距离观看750寸屏幕的影院级效果,由于搭载了两块OLED屏幕,使其成为市面上3D效果最为出色的显示设备之一。


索尼革命性3D影院详解


  于此同时索尼也提供了其刚刚发布的一款头戴式3D影音设备——HMZ-T1的试用,从外形上看像是一款来自未来的产品,而最为突出的是这款设备采用了两块OLED屏幕,在3D显示上比市面上的3D电视还要给力,可以通过HDMI和PS3、蓝光播放机等设备连接,预计售价在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997元)左右,将于11月11日在日本发售。




头戴式显示器HMZ-T1


  索尼HMZ-T1(头戴部分)体积为210×126×257mm,重420g,从佩戴效果看比较硕大。

[/url]

体积从佩戴效果来看比较硕大


[/url]
体积从佩戴效果来看比较硕大


  这两块由索尼所研发的OLED屏幕仅有0.7寸(硬币大小),分辨率1280×720,达到标清标准。OLED屏幕作为最有可能的下一代屏幕,具有极薄、色域广、可弯曲、0.01S的超快响应速度、超高的对比度等优点,对比液晶电视在画质上有着不小提升。

[/url]
索尼自主研发的OLED屏幕



索尼自主研发的OLED屏幕


  而两片OLED屏幕将带来目前家用显示设备中前所未有的3D效果。

  HMZ-T1采用的3D技术与索尼电视常用的主动快门式3D技术不同,拥有两块独立的OLED面板使得左右眼可以同时观看存在视差的图片,跟主动快门式3D电视左右交替地显示画面相比,完全免去了串扰和闪烁的问题。可以说比影院能够观看到的双投影偏振式3D还要出色,完全不会出现亮度的损失,更不用说电视的偏光式3D技术所产生分辨率损失了,即使说是目前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最好3D显示效果也毫不为过。



拥有更完善的3D效果



拥有更完善的3D效果


  由于是贴近眼睛的显示设备,索尼为其配备了专门的光学目镜,对画面进行有技巧地放大,相当于可以在20米的距离内体验到750寸的画面。同时可以实现45度的视角体验,换句话说就相当于在电影院最佳位置的观看画面效果,令人相当期待它的画面效果。

[/url]
光学目镜带来大视角的观看体验


[/url]
类似电影院的观看效果


  同时HMZ-T1还内置了动圈耳机,并且搭载了VPT(Virtual Phones Technology),这一技术曾经在索尼walkman产品中使用过,其目的就是模拟5.1声道的环绕效果,可以选择标准、电影、游戏、音乐四种音效。

[/url]
VPT(Virtual Phones Technology)技术


  不过这部头戴式设备还有一个画面处理器单元,负责HDMI信号的输入与输出,在处理单元和头戴设备之间有着3.5m的接线,所以想要在外出时享受影音并不太可能。而且HMZ-T1的头戴部分就重420g,加上处理器单元就要600g了,就重量而言还算可以接受。

[/url]
HMZ-T1的画面处理器



画面处理器较为硕大


  更别提还带有一个分离的HDMI信号输入与输出的画面处理器,这台显示器还是以室内作为主要的使用场所。

  其实索尼早在上个世纪就推出了头戴式的显示设备,比如PLM-A35、S700等型号。像PLM-A35就是在1999年上市的一款头戴式显示器,同样也搭载了两块0.7英寸液晶屏幕,分辨率为800×225,这在当时来说十分超前。



PLM-A35



PLM-A35



  后期还推出了PLM-S700等型号,分辨率更是达到了832×624,从外形来看比HMZ-T1的未来感造型要逊色许多,而且在佩戴感和遮光性上也相差甚远,而且并没有3D技术的支持。按当时索尼的宣传来说,可以实现在2m范围内观看52寸的电视效果。



PLM-S700



PLM-S700


  而在95年任天堂也曾推出一部叫做Virtual Boy的游戏机,不过当时高达179美元的售价使得其销量很少,成为了任天堂最大的败笔之一。


任天堂Virtual Boy


  不过笔者认为索尼这次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997元)的售价并不昂贵,甚至比预期的要低上不少。


[/url]
任天堂Virtual Boy


  不过在之后的几年时间中就再也见不到这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踪影,直到HMZ-T1才又说明索尼并没有放弃对这种类型设备的继续开发。而标清分辨率的OLED屏幕的搭载,也说明索尼并没有放弃下个世代的电视大战,虽然在液晶时代没有面板的核心技术,但是在OLED的技术上却有着不少优势。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