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信訪制度與「依法治國」tvb now,tvbnow,bttvb( ~7 P0 m* f, B* m: X" K1 I& Q
www2.tvboxnow.com' a: W' N4 ?8 {+ L9 @
' O8 y2 W+ a. K& G0 r% T/ _. g公仔箱論壇中國人大前委員長、政治局前常委喬石十四日在北京病逝。消息傳出,官方及民間輿論紛紛發聲,對這一力推民主與法制的中共第三代領導層的要員表示哀悼。他在中紀委書記任上建立起的信訪機制,雖對查處貪官污吏有所助益,但並不能完全解決積聚的社會底層民怨;其顯示要達成「依法治國」的大目標,遠不止改革信訪制度這麼簡單。
2 X1 ~& _- K$ A
, S6 z- I/ @/ D$ _9 zwww2.tvboxnow.com世人對喬石有著較高的正面評價,認為其從政業績集中在推動中國法治建設進程方面。有網友在聽聞他去世消息後,更表示要向這位「民主與法治推動者致敬」。2 v7 |5 H- C+ D; D& c9 p( Q
& J) p: j1 b& F3 Y2 W4 e喬石在一九九○年代擔任全國人大委員長期間,中國在經濟方面的立法速度前所未有。而他在一九八七年中共十三大後出任中紀委書記,為落實中共中央提出的「經濟要繁榮,黨政機關要廉潔」這一要求,建立起信訪機制,試圖通過民眾監督,來為遏制黨內貪腐、糾正施政錯誤,找到一種新的力量。信訪機制的建立,被相關人士認為是中共紀檢工作進入新階段的標誌性事件。在此之後,許多貪官污吏通過信訪渠道被檢舉、揭發。
/ G& T _: _1 o. D7 fwww2.tvboxnow.com* o S) ^) N1 D: r2 K1 e$ t) N
然而信訪這一被稱作「天下第一難事」的工作,這些年卻陷入了「終而不結、無限申訴」的怪圈,不單社會資源被極大浪費,一些因維權申訴得不到切實回應及落實的上訪民眾,甚而因對體制產生絕望情緒,要麼以自殺了結性命,要麼以與截訪者性命相搏來作最後的抗爭,有的更以報復心態製造爆炸等重大惡性事件,不單嚴重威脅社會穩定,亦使得整個社會氛圍失和、戾氣瀰漫。7 ^7 z2 h+ J% P4 Y+ N( j! R3 u' C7 Z
) A1 I! Q- z8 `. x% I1 r; L8 L9 o綜觀這二十多年來的種種信訪案例,那些上訪的民眾中,雖然不排除個別無理取鬧或行為偏執,或試圖藉機謀取不當利益者,但絕大多數都是因為自身的合法訴求,在當地無法通過常規途徑獲得權利救濟,而被迫逐級向上申訴,最終不得不走上進京「告御狀」的艱難路途。信訪工作並未達致制度設立的初衷,其中一個至為關鍵的因素,是「黨不依法」。這在各地民眾上訪問題最集中的領域——土地徵用方面,表現得相當突出。
4 A' P, h3 `. v) E) q7 P* \8 Atvb now,tvbnow,bttvb
" p1 M+ [! M# o: `2 ~www2.tvboxnow.com黨不依法的原因很多,包括權力濫用、以權謀私和權力傲慢等等。具體案件中表現出的具體事例,這二十多年來數不勝數。
+ j! F9 ] v0 u4 u
2 a2 U8 b8 d9 B2 ?6 e而造成權力失控、黨不依法的原因,有很大因素在於執政者的「恩主」心態,認為江山是自家打下來的,也是自家坐的,因而在許多涉及民眾利益的問題上,存在濃厚的「予取予奪」的心態。在這樣的心態下,法律到了一些地方執政者手中,可改可枉,只要符合地方利益甚至個人利益就行。如此一來,冤假錯案盛行、拆屋毀家事件屢生,又何奇之有,而「依法治國」又怎能談得上呢?
! c C& b' X2 ~. J0 [" L+ wwww2.tvboxnow.com9 ^' ^, m8 k+ I$ e
中國在封建社會實行威權統治,在上位者既要實現對社會的絕對掌控,又要展現其德政形象,故爾也會給底層民眾告御狀的機會。但統治者內部的權利平衡與衝突,又使得告御狀這一途徑,常常是揚小善而隱大惡,個別冤假錯案或許一時得以糾正,但對整個社會運行的體制與機制中存在的弊病,並未從根本上加以解決。因而每到一朝一代統治末期,均會有諸多民變事件產生。這一歷史教訓,值得中國當今的執政者認真思考。
' \$ p: i: z+ c) l3 A5 N( i' _tvb now,tvbnow,bttvb. c% L5 j/ Z, {. V0 s# j
喬石生前,曾在其著作《談民主與法制》中指出:「黨也要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活動。」「法律得不到實施,等於沒有法。」這對於今的執政者來說,有著重要的警示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