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工業化農業遺害深

工業化農業遺害深
! V  \# H' c1 l' M, T- F: @
3 D1 T, X4 o0 g貴州畢節地區留守兒童自殺,反映現時內地三農政策的失誤。工業化農業,就是大規模使用污染性的化肥、農藥和不可修復的水資源,政府愈是補貼,愈是破壞地方生態環境。工業化農業只求強投入來支撐糧食增產,缺乏精耕細作,不考慮農田的小氣候和生態體系,土地肥力只會日竭,農產品質量也趨劣化。
+ B  Z8 W* @1 ], o2 X/ @www2.tvboxnow.com
* P8 L) H. e4 a( k. s8 r( S- P2 e; |* n中國的農業政策是擴大土地經營規模,倣效美國道路。但中國沒有這麼多土地,人口密度又大,規模的工業化農業生產只會把農民趕往城市。由於農民家庭收入倚賴出外打工,家庭分開,家庭功能瓦解,留守兒童若無社會上的宗族組織接管,成長過程便充滿痛苦。出外打工的經濟形態已摧毀農村社會宗族、鄰居原來的緊密關係,特別是缺乏長輩照顧的留守家庭兒童,實際上被家庭與社會遺棄;若家中有經濟壓力,生活重擔更會促成他們悲觀厭世的心態與性格。4 ^' G+ |, y) s0 W2 A/ f2 M5 M
公仔箱論壇3 m5 Q1 z, E) K& s; |, m4 K3 i$ l
工業化農業既破壞生態,又難以持續,還把農村社會解組,此中的經濟利益也因企業對農產品市場的壟斷而從農村抽走。或許,在政府的財政與組織支持下,農村社會與經濟不會崩潰,卻會慢慢解體。若石油價格上升,化肥、農藥等政府補貼不了,形勢便會惡化。www2.tvboxnow.com% Q2 @: L: O& J7 s5 B- m) u+ ]' D

, f  _0 O4 r/ \* i5 ^; a針對工業化農業的破壞,歐洲以政府補貼和合作社來維持小農莊的運作,且走上優質產品生產之路。拉美的農民則發起社會運動,重建小農莊的可持續社會與生產制度,抗衡企業和政府推動的大規模工業化農業生產。中國會否反思呢?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