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美洲] 青少年抑鬱趨增 23.4萬人曾想自殺

 ,  描述: 加拿大新聞
青少年抑鬱趨增 23.4萬人曾想自殺公仔箱論壇" ^2 ]5 F( ~" i9 p
# X1 ]: m. |2 J+ H- p' e* K" G) I
tvb now,tvbnow,bttvb9 n! \3 S  {9 y, T; I+ E
本國青少年抑鬱甚至自殺傾向狀況,有日漸嚴重趨勢。統計局昨發表一份研究5年前1524歲組別人士精神心理報告,發覺約11%上述年齡組別人士有抑鬱問題,更有14%青少年曾想過自殺,報告指有青少年即使無長期情緒病,但也有想過自殺,且大部分青少年寧與友儕或親人傾訴,也不會主動向專業輔導機構求助。
) s! x" B% w0 k公仔箱論壇
7 u  O) X, ~2 b9 G- xwww2.tvboxnow.com
加拿大統計局昨日發表根據2012年加國社區精神健康情況所作的調查報告,顯示本國約11%年齡屆乎1524歲青少年及青年人,出現情緒抑鬱問題,較2011年僅7%同齡界別人士有抑鬱問題的比率,多出4%

/ [; w: |0 R9 d7 }+ f* iwww2.tvboxnow.com# p- y! ?( J  S
報告指,曾出現抑鬱情況的加國上述年齡人士,坦言情緒問題嚴重影響其正常社交生活,如與友人相約外出甚至上學,他們稱一年平均約有25天,因情緒波動而缺席社交活動及日常上課。

9 h/ \! ^. Y9 k' E/ y
" p% r: }, ?- O- R$ G2 v$ z# {tvb now,tvbnow,bttvb
「不會主動尋專業輔導」
www2.tvboxnow.com$ @: j! m( x" |  ]" U
公仔箱論壇8 Y# ^1 F0 l" F* Y5 d) a
令人關注的是,有較嚴重抑鬱問題的1524歲人士,約有一半曾想過自殺,報告指出人數相當於本國此年齡組別青年約5%,即約23.4萬人;其中更堪虞的實況是,即使沒有出現嚴重抑鬱問題的青少年,也表示曾有過想自殺的一刻,原因並非抑鬱,而是曾在學校遭遇欺凌、學習壓力及負面社交能力,全國約14%上述組別人士有自殺想法及計劃,較2011年的6%飆升逾倍。統計局報告形容,縱使大部分本國年青人沒有受到情緒困擾,也沒有想過自殺,但無可否認,自殺死亡是本國1524歲青少年或青年致死的第2大原因;報告指出,有5%本國上述組別人士曾有自殺計劃,而2011年此情況僅佔2%,此外有4%青少年坦言曾試過自殺。

0 Y8 M4 j" M: g8 W) C0 Q. s$ s9 ]$ s2 B0 I/ t1 v
以性別分析,報告指根據加國社區精神健康調查報告,年輕女性罹患抑鬱甚至有自殺傾向數字,較年輕男性為高。

2 |3 l, U, q2 c/ L6 E  Z! f- q- o
* k: @, N. w- l- X1 X6 s3 w# n8 Vwww2.tvboxnow.com
情緒問題尤其影響一些缺乏身邊人作情緒支援,以及對應付壓力較遜色的年輕女性。

" k" w& h% ^4 lwww2.tvboxnow.com% G7 u5 D9 t8 Y5 w( Z0 |% M
話雖如此,但患有抑鬱症的年輕女性,較出現情緒困擾的年輕男性,更願意尋求專業心理健康輔導機構協助,以解決心理問題;另外,移民青少年若遇到情緒抑鬱問題,也可能因不知所措或不知道該向甚麼機構求助,而較在本國土生土長青少年,更少地向相關專業機構求助。
tvb now,tvbnow,bttvb% {1 l5 a* e% w# P1 W4 T4 ]
$ e  V4 N' o% C/ i7 ~1 U" C& G/ N
即使此年齡組別人士完全感受到自己受情緒困擾而需要求助,他們也未必會主動向專業輔助機構求援,而是向友儕或親人訴苦為主;約60%年介1529歲青少年及青年人,寧願找朋友或家人傾訴,也不會主動向專業心理輔導機構求助。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輔導服務難追上個案升勢」
) y5 r4 k6 S  x9 j3 Z5 U0 \0 Z2 _tvb now,tvbnow,bttvb, D: S4 V8 J" g" H1 r

6 x: R: A  Q. d: _6 i% @2 I/ @- ?& X- A5 h3 s

7 s: @/ U6 R. g公仔箱論壇家和專業輔導服務中心行政總監黃曉瑩表示,情緒及精神問題有年輕化趨勢,不單華裔青少年乃至其他族裔青少年,不易將情緒問題宣之於口,多數是父母發現子女情緒有異,主動向專業機構求助;她說以其機構為例,現今等待社工協助的個案,快則需6星期,慢則要等待達3個月,輔導服務難追上個案上升之勢。/ R1 e, C0 T8 n9 @3 n/ s: y

! H# O! F; V, m1 u$ b
不少人以為安省心理健康輔導服務,獲省府撥款資助,然而黃曉瑩透露,本省心理輔導服務撥款來源主要是公益金,省府並無直接撥款予省內有關心理輔導及防止計畫,除非事件涉及家暴或癮癖個案,才獲省府直接撥款,因資源及撥款不足,省內提供免費心理輔導服務機構的求助個案等候時間頗長。她提到現階段輪候等待社工跟進處理之求助個案,等得時間快則6星期,慢則可能達3個月,黃曉瑩坦言對情緒受困擾者而言,要他們鼓起勇氣、主動向專業機構求助已非易事,但當他們主動求助時,卻因個案太多而需等候,情況並不理想,而且情緒受困擾人士若不能及時得到心結紓緩協助,或在一念間發生憾事,令人惋惜。
www2.tvboxnow.com1 e. h' c, m5 X

6 _& e/ W3 o- F; k- ^tvb now,tvbnow,bttvb
黃坦言情緒問題年輕化趨勢嚴重,年輕至8歲或已出現情緒困擾,青少年面對友儕間相處及功課壓力等,亦或令情緒出狀況;她特別提到簽證學生隻身到加國讀書,或更易因不習慣新環境,加上要顧及繁重功課和生活而不知所措,增生活壓力,引發情緒抑鬱。她指出,簽證學生很多時因不知向哪些機構求助,以及因沒OHIP保障,而令情緒抑鬱愈趨嚴重。談到報告指青少年多會找家人及朋友傾訴,也未必主動找專業輔導機構幫助,黃指出,不只是華裔,就連其他族裔青少年,也未必會主動找社工或相關機構解心結,而選擇與親人及朋友訴苦,當父母發現子女情緒出現異常時,父母會先向相關機構尋求協助,社工根據父母所說狀況,順藤摸瓜而得知其子女問題需要專業輔導工作,之後受情緒困擾青少年才到來求助。
/ P- W$ y5 t5 A; Q" c5 r7 w

* N/ t1 [: E: s5 r
她說輔導中最大難關,是頗多求助個案,沒由精神科或心理醫生診斷出其心理問題病徵,令輔導方向與工作面對對症下藥的困難;此外,一些青少年現情緒或精神問題,但其父母也有同樣問題,令青少年誤以為其情緒狀況是正常,致延誤診治令精神問題惡化,她指出,精神與心理出狀況,其實與傷風感冒等病症無異,心理問題是患病的一種,接受診治是平常不過之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