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受醜聞困擾下,所領導的自由黨在前天大選表現比預期好,雖然在眾議院失去過半數優勢,總得票又不及保守黨,但仍保住最大黨地位,令杜魯多在跌跌碰碰中可望靠組織少數派政府,成功連任。
; k- u( ?9 \- u- u7 f, cwww2.tvboxnow.com
! R. z% F1 m3 L+ b8 w* P* Q公仔箱論壇截至昨天初步點票結果顯示,自由黨得票率為33%,不及保守黨的34.4%,在眾議院338席中得157席,比四年前少27席,但距離過半數所需170席仍比較接近。保守黨多了22席有121席,魁北克集團得32席,左翼的新民主黨少20席得24席,但仍可能成為「造王者」,綠黨則得3席。www2.tvboxnow.com$ A4 I2 p \" T' A0 f$ _ {, Q
8 \* p% F1 C- d# e2 R8 f, p公仔箱論壇
( i: i1 Y! g' n( \) }8 w5 k2 s! r9 zwww2.tvboxnow.com杜魯多與太太親吻慶祝勝選。
( o Q' k) F8 N9 x) \tvb now,tvbnow,bttvb2 B3 A P& o* R2 ?( A6 w
tvb now,tvbnow,bttvb' v& ]2 b. n U! T
杜魯多與家人觀看初步點票結果。tvb now,tvbnow,bttvb' N8 O' C* q }# l) D* G( a
# T+ Z: S- _/ d }8 i5 R4 c4 x
( y1 Z L& e2 }7 m* \5 ~2 c; C公仔箱論壇落敗的新民主黨黨魁駔勉誠(左)見支持者。法新社; ?) m \' l+ O% {2 Z( M- o
) ` I- q! j$ w2 D % K: p- e# [- L7 ]6 y
保守黨黨魁希爾(右)稱杜魯多較四年前勢弱。美聯社
$ ~1 ~" j5 r% v: etvb now,tvbnow,bttvb
, G. X; `! U, H+ O. Y5 J6 Htvb now,tvbnow,bttvb料尋求新民主黨支持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f, M/ E" t0 @$ \
杜魯多前晚在蒙特利爾發表勝選演說,指「今晚加拿大人拒絕了分化和負面,拒絕了削減和緊縮。他們選擇了進步的議程和對氣候轉變採取強力行動」,又安撫反對派選民稱,政府會為所有人施政。
7 {; B% G e- D$ g
. g' V; V9 R! S* k$ wtvb now,tvbnow,bttvb外界預期他會尋求新民主黨支持組織少數派政府,該黨黨魁駔勉誠(Jagmeet Singh)指已恭賀杜魯多,矢言會在國會發揮建設性角色。外界關注杜魯多會否為拉攏新民主黨,而採納該黨的加稅或全民藥物保險主張,能源業界則擔心他為討好環保左翼打擊新油管建設。/ o" r7 c0 @' P% q$ N
! K& e& t: D5 q# o$ A+ G保守黨黨魁希爾(Andrew Scheer)在承認敗選演說則表示,大選結果顯示杜魯多地位比四年前弱很多,保守黨已準備好在自由黨政府失敗時取而代之。保守黨在西部草原三省支持率和投票率都非常高,更橫掃艾伯塔省和薩斯喀徹溫省所有議席,但選票太集中當地,令保守黨在簡單多數制選舉制度下,贏總得票卻贏不了最多議席。
8 y5 |0 Z3 T; q, N- R公仔箱論壇# b* r* t: ?3 I" {" A% f, o
自由黨這次議席倒退,除了因為氣候環保政策不受石油業為主的草原三省民眾接受,另一原因是魁北克集團淡化其獨立主張後,成績大增22席,令自由黨在魁北克省失7席。
, n. o1 `2 h& j, _: qtvb now,tvbnow,bttvb
# U' M, N0 \( S6 m* k8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保守黨錯失翻身良機公仔箱論壇6 ]$ f( j0 C$ p" Q3 z
但相對於選前民調預測自由黨跟保守黨難分高下,自由黨成績比預期好。多倫多大學加國歷史與國際關係教授波斯維爾表示:「這次跟2015年不同,勝負不是取決於黨魁。杜魯多仍能當總理,是因為黨內其他人振作保持勝局。」杜魯多之前捲干預司法醜聞,上月又被翻塗啡面扮有色人種舊賬。
+ w( V; B. u$ a- [/ H2 i" l: Ftvb now,tvbnow,bttvb. v0 R; y/ d( [: k# o! z, k
希爾則被指錯失保守黨的翻身良機,有指加拿大早前有50萬人上街參加氣候示威,他卻主張廢除碳排放稅,是最大錯誤,力主緊縮政策也在各主要政黨中孤芳自賞,亦有人批評他一味打負面攻擊骯髒選戰。
, x* Y' }+ @3 D* L8 Rtvb now,tvbnow,bttvb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