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 依法守財無出軌 不思用錢大問題tvb now,tvbnow,bttvb5 s0 a* @, g5 }( m
5 v8 Y# ? k3 i& r5 U- `9 uwww2.tvboxnow.comwww2.tvboxnow.com" L9 V7 M! s; `3 M$ L# W
一、tvb now,tvbnow,bttvb0 c" G C4 J3 d. o& H! N
! k* s) n0 u5 X( _( q2 N& u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任內第 八份《財政預算案》,已於二月二十五日發表,至今快將兩周,筆者所以未如往年「及時」撰寫「評論」,皆因預算案四平八穩而筆者看不出有什麼應該即時評述之處。過去筆者曾說由於年年有盈餘(而且幾乎毫無例外是盈餘數字遠遠超出預測),財政司司長恍如「富太持家」,編纂預算案絕不難為,以其「不必為撙節開支傷 神,且有餘資『加餸』及買禮物給家中大小」。派點糖便可換得短期掌聲,營造皆大歡喜的場景,何樂不為?事實正是如此。
% u1 s- M$ U8 j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Z* W9 Y/ i
財政司司長一做多年,在香港不算罕見卻非常態,曾俊華在位已近九年,任期之長,媲美為香港財政奠下穩固基礎並把本港特殊公共理財之道理論化的前輩如祈樂嘉(Arthur Clarke,在位十年,1952-1961)、郭伯偉(SirJohn Cowperthwaite)與夏鼎基(Sir Charles Haddon-Cave;任期依次為1961-71及1971-81);不過,曾俊華在調理香港公共財政上能否有可與這幾位前輩看齊的成就,有待學者評 斷,筆者看到的是,曾氏在位這麼多年,對香港財政情況瞭如指掌,然而,他以奉行「量入為出」理財原則為口實,行抱殘守缺不思進取之策,既無法跳出前人設下的窠臼,復不能根據最新形勢預見未來發展而為香港經濟設下前進路標。換句話說,一如去年此刻筆者所寫:「曾俊華在『承先』上做得不錯,於『啟後』方面卻了 無新意。」
" O$ k _ D+ hwww2.tvboxnow.com公仔箱論壇+ G ^! L* h& G, I' F5 u1 m
顯而易見,務實的港人不會期待預算案有什麼令人耳目一新的「花招」(理性的工商界則不會以預算案描述的經濟前景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但作為掌握香港財經命脈的「財神」,總該規劃一點讓港人對前景有所憧憬的新意吧?這方面曾氏可說交了白卷,他對一年後的財 政收支預測,年年失準,比他的前任不遑多讓,那意味他基本上無法正確評估受內在與外在因素影響而變的財經發展,在這種情形下,他還要對十年後的財政作出「預估」,便予人有不自量力或敷衍交差之感了。 根據他的「智囊團」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的「研究」,曾氏指出即使「未來幾年仍然有盈餘」,他仍必須「控制開支、保障收入和適時儲蓄」(這些話誰不會說),因為他認同在十年左右本港可能會出現結構性財政赤字,他因而「溫馨警示」港人,為了未雨綢繆,財政當局可能要「審視開寬稅基」,他舊事重申,提出在 適當時候重新研究徵收商品及服務稅(GST)!
7 c' e# E2 `7 T5 X/ u0 _, t公仔箱論壇
+ a/ _6 d0 Z2 }* W; S4 _9 L翻閱《二○一五—一六年度財政預算案》,筆者得出曾俊華仍視自己為公務員,並未隨他早已變身政治任命官員(政客)而在處事理財上作出相應的調整,即其理財手法(理財哲學?)未有注入新思維新元素,因此無法與時並進。當前香港這位財政司司長仍以勤勤謹謹的政務官心態,撰寫如流水賬般的預算案,令他「回到從前」,更像一位管理公家(或私企)資產負債的司庫(按一九三七年前 香港只有庫務司而無財政司);財政司綜理政府經濟(和財政)政策以至金融管理,職權範圍遠遠在司庫(庫務司)之上。事實上,由於港元與美元掛鈎(聯繫滙率制),香港並無(基本上不需要)貨幣政策(這方面只有被聯儲局牽着鼻子走),換句話 說,財政司應該在調理香港財政上投放更大的心力,然而,曾氏的財政政策何處可覓?!
- J! i3 G/ `9 k# ]# O9 ? C
# E+ T* ~* @: `( R+ q0 K
; D' Q; o: }& Qwww2.tvboxnow.com二、
- h; c9 {& H. j+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I( x% V& f! v" C& {英國人留下 的「埃及妖后嫁妝」,加上多項稅入及賣地收益均「比原來預算多」,令本港成為世上先進經濟體中唯一一個不僅沒有財政赤字且滾存盈利已達天文數字的地區—即 使香港的「競爭對手」新加坡,新年度亦估計有約三百八十億港元的赤字(筆者未曾細閱,估量這應與本港所無的國防及外交開支有關)—可是, 財政當局並未動如何「錢生錢」的主意,預算案「適時儲蓄」項下說財政司司長同意設立「未來基金」的建議,「基金」來源為「財政儲備中土地基金的二千二百億元結餘……並每年加入部分(財政)盈餘」;在財政儲備已近萬億元(預期至二○二○年達九千四百八十八億元,以財政司司長年年「少估」的常態,屆時突破萬億 元的機會甚高)的情形下,「未來基金」的用途,據預算案一五二節所示,竟然是「作為長期儲蓄,透過長期投資,爭取更高回報。」既要作「長期儲蓄」,一五三節更說「期望今年落實相關儲蓄計劃」,那又怎能「爭取更高回報」。這些說詞,顯然是當港人為理財白癡的官樣文章!" ]3 i4 q }" n: L* Q7 D& `1 B
- o, `! b U9 ~& T# V6 y6 F! W/ [* g
有巨額盈餘又不思作比儲蓄進取的投資,也許會被視為穩健謹慎的「理財手法」,可是,在「長期水浸庫房」的情形下,財政司司長竟然要打商品服務稅的主意!這不免令筆者「大動肝火」。曾俊華是否知道GST為「人人平等」即消費者不論貧富都得交納定額稅款的間接稅!
4 r, I5 b- [1 _% V o公仔箱論壇. X4 {5 f& p1 v, x! B9 ]$ U
徵收GST方便可行,且由商業機構代收,就抽稅角度看,行政費用有限,效率甚高,因此先進經濟地區大都奉行;然而,大家必須了解,各地(國)都是因為直接稅(如入息、利得等)率太高才作此「次佳之選」。據美國「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月初公布的世界利得稅比較,迄去年底,平均利得稅率非洲百分之二十九點一、亞洲二十點八、北美二十四點一、南美二十七點五、大洋洲 百分之二十一點及歐洲十八點六(特區政府當然有更具體的稅率資料)……,本港顯然處於偏低水平,顯而易見,目前本港的稅制對資本家非常有利,財政司司長還 「不知足」,欲徵收對百分之九十五的受薪階級(包括所謂「百萬富翁中產」)十分不利的稅項!眾所周知,香港的通脹率雖然於低位徘徊,但生活日益艱難之苦令不滿現實的呼號日囂塵上,在這種引起大部分人不滿的情形下,財政司司長還要研究徵收GST的可行性,以令政府有「有效穩定收入」且可「增加直接稅寬減的空間」。這真的太不像話了!. ]! k0 c2 Y# ~' M: Z( j0 s
; }3 c; _0 N! q7 c- K公仔箱論壇不患寡而患不均,雖是世界「常態」(新舊皆然),但貧富極度不均已造成資本主義世界躁動不安甚且社會危機若隱若現(見去年六月上旬本欄評皮格蒂《二十一世紀的財富》系列),是統治者必須正視的現實。財富不均是資本主義社會應有之象(在社會流動性 〔Social Mobility〕暢通無阻的地方,這可是鼓勵人們在社會梯階上向上爬的動力),而在這方面,香港的情況頗為嚴重,據美國中情局免費資訊網站(Giniindex CIA;www.cia/gov) 的資料,本港的堅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一」最大,「○」最小;堅尼為意大利統計學家的姓氏)二○一一年為○點五三七(二○○七年○點五三三),在貧富差距上,香港已 屬「高危」(參考數據,新加坡○點四六三、日本○點三七六、台灣○點三四二、南韓○點三一、中國○點四七四〔二○一二年〕),香港貧富不均的嚴重性,以堅 尼系數為基準,全球排名二十七(比香港更不均的主要是非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後進國)……。任何有良知的人,面對這種境況,都應該在拉近貧富鴻溝上盡點力吧! 加點直接稅(香港首富早作出建議)以實福利,是應有的做法。
6 \: _ y% a+ Z: W" e1 `2 S
a. Y M/ _+ o7 ?tvb now,tvbnow,bttvb縮窄貧富不均以紓解社會上不滿之聲進而可望社會趨於和諧上,財政司司長的表現十分蹩腳。政改一役雖未完未了,社會撕裂情況嚴重已成定局,在這種人心浮動不安的氣氛下,財政司司長理應好好地利用日豐的盈餘,賺取比儲蓄高的盈利(沒人能保證有此效果,在用人上 因此要十分小心),作為為中低入息港人紓困之資;惟有令人心趨於安定,政府推行的政策才得以落實……!www2.tvboxnow.com) W' ^4 I( _: \( A
tvb now,tvbnow,bttvb9 X! _ P7 r8 {# J& x
作為政治任命官員,財政司司長應盡一切可能,積極地運用盈餘,為謀求社會安定盡力!
3 n# }3 z1 y' ]) H9 ewww2.tvboxnow.com4 V, a# n$ z. l" g( g7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