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旅遊景點] 聖彼得堡 浮華背後


% W* r: e2 \8 Q4 ]9 ]到過以建築聞名的巴塞隆拿、體驗過勇於創新的阿姆斯特丹,行程最後一站來到俄羅斯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這個富麗堂皇、金雕玉砌的城巿,經歷了多次流血革命,文化更長期成為權力操控的工具。1703年,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成功佔領俄羅斯,為了全面控制整個地方,亦有感當時的首都莫斯科較保守,想利用涅瓦(the Neva)河岸引入各種外地文化。tvb now,tvbnow,bttvb4 Z. W! Q, Y0 F- k/ ~3 K+ E" T! S" L1 J
炫耀國力www2.tvboxnow.com  a1 k6 @5 J2 `2 a
彼得大帝下令在西部邊境興建一座現代化新首都,構思縱橫各個島嶼的運河系統,以及由城中心輻射式發展的林蔭大道,希望可媲美世界首屈一指的荷蘭城市運河工程,負責工程的農奴和戰俘,除了要徒手掘走沼澤內的淤泥,更要在冰天雪地下趕工,整個工程犧性了近十萬名工人性命,大部分都是餓死。tvb now,tvbnow,bttvb* G% k: e" g7 L1 k* O8 S, p7 b

/ y& C3 M7 P# ?1 X8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H9 u, q& w%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p& K5 l9 M4 }2 V/ C/ m* }tvb now,tvbnow,bttvb! `. \1 G% \8 B  X+ U! x
以宏偉建築去炫耀國力是不少沙皇的喜好,在十九世紀沙皇帝國領土已由波蘭伸延至阿拉斯加,而聖以撒大教堂(Saint Isaac's Cathedral)正是國力延伸的象徵。1818年開始興建,工程歷時40年,名貴選材如大理石、孔雀石、青金石以及鍍金隨處可見,可謂不惜工本。到了二十世紀,十月革命成功推翻沙皇,共產黨抵制與宗教相關的事物,包括將教堂改建為無神論博物館。
3 G9 i5 J! R" U) j1 z# m公仔箱論壇沒有到過冬宮廣場(Palace Square),也不算到過聖彼得堡。東宮除了是權力鬥爭的舞台,見證着帝國皇朝與共產浪潮的更替,亦有着世界知名的國家隱士廬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嘉芙蓮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由1764年起開始收集博物館的館藏,及後更因藏品太多而要擴建冬宮,歷代沙皇都在此居住,不時舉辦國家級奢華盛會。
% [6 v" O'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發動政變tvb now,tvbnow,bttvb4 y, P% Q7 X9 ?* L. j* G- @
有指嘉芙蓮大帝透過發動政變,搶奪丈夫彼得三世(Peter the Third)的皇位,由於名不正言不順,她一直透過藝術品重塑自己的形象,博物館內她最喜歡的肖像畫,描繪她登基時神采飛揚、騎在馬上威風凜凜的樣子,令人感覺極具男子氣概,想表現出自己是實至名歸的領導人。另一樣必看的館藏,是彼得大帝在十八世紀買來的塔夫利.維納斯像(Tauride Venus),當時歐洲人在軍事和科技等都十分出色,他希望俄羅斯人能有同樣的見識,購入雕像後要貴族們研究及欣賞極具異教風情的線條,認為要培養國民接受外界事物,才可成功改革國家。
* e) V  N: E( m$ p4 z" s7 Lwww2.tvboxnow.com除了藝術珍品,聖彼得堡的文學作品,亦能充分反映這個城市的喜怒哀樂。在前蘇聯最獨裁統治的時期,只要意見稍為不同就會被嚴懲,著名現代詩人安娜.阿卡馬托娃(Anna Akhmatova)的作品,靜悄悄為數百萬受苦同胞發聲。安娜的故居吸引不少人來朝聖,而她的代表作《安魂曲》(Requiem)就是在這裏創作,《安魂曲》在1935至1940年間創作,以女性角度描寫斯大林時期的暴行,當時蘇聯政府一直禁止出版,安娜每次寫好數段,就會向朋友及書迷朗讀,待他們背熟後就把紙張燒毁,以免留下罪證。而一些殘舊的稿件,反映當時的人將安娜的禁詩冒死流傳,這部文學經典才能在1987年成功出版。
0 i" j; a' e9 F1 _* i4 S9 x; c$ b9 h& {. }" E/ m& u


. D$ p( N: E8 B, i5 M! X# Wtvb now,tvbnow,bttvb
3 M& }# K  z5 W5 _
# J/ o9 \7 K5 V: |5 h兩個陣營公仔箱論壇2 L2 d1 B0 t. n; G
行程的尾聲來到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老家,這裏有一位勇於跟政府對抗的藝術家,人稱「異見頭巾婆婆」的葉連娜.奧波娃(Yelena Osipova)。在2002年的莫斯科歌劇院挾持事件中,俄羅斯軍警在歌劇院內施放毒氣,令40個車臣武裝分子及近130名人質死亡,事件令她覺得不能再保持緘默,政治藝術生涯從此展開,她不斷創作標語及畫作並參與示威,認為要用激進的方式喚醒其他人,而政府就透過拘捕及罰款阻嚇,但葉連娜表示從沒擔心。
" X( Y* C( s% p' r8 |tvb now,tvbnow,bttvb聖彼得堡懾人的魅力,除了四周浮華絢麗的建築,還因為歷史上發生過不少悲劇,一方面有大師級的古典藝術作品,但另一邊就有被噤聲的藝術家,透過文學、藝術婉轉地發聲;一方面是特權階級的世界,另一方面是局外人的世界,兩個陣營都以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依歸,而這種兩極文化就成為聖彼得堡的藝術靈魂。
- Z4 {- w& H" |  K, A9 R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8 n6 z& J; S  j

# K7 }; m' V! e  Z" Ywww2.tvboxnow.com' Y, Z# {" }% p5 @& i  R) T

1 F. I  W* a8 e6 o; |1 }# Q公仔箱論壇
: e& y/ A  P% `* B* y# jwww2.tvboxnow.com, X5 S- `2 c2 c- s2 b& U

$ v& H: O1 @4 y9 L' ktvb now,tvbnow,bttvb
" E5 {. c5 P6 c' Z7 Rtvb now,tvbnow,bttvb
2 V, t* |1 I+ n$ \% stvb now,tvbnow,bttvb
+ u. Y0 Y3 A& o5 j, G. Ktvb now,tvbnow,bttvb
/ `" N) e; \; z" ~/ stvb now,tvbnow,bttvb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