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泡泡腎」的「多囊腎」疾病,大部份來自於遺傳,通常會在四十歲以後發病。醫師指出,民眾如果有血尿、多尿、頭痛、腸胃和高血壓等類似多囊腎疾病症狀,應及早接受檢查診斷,以免惡化到末期腎衰竭。
) l8 E0 X2 P; x9 B/ L+ l! {* r 台南市一名43歲蔡姓患者,早在30歲時就出現高血壓,年過40歲之後,開始有容易疲勞、頭暈症狀,服用一般血壓藥物效果不彰,因此到醫院接受近一步全身健康檢查後才發現雙側腎臟有超過十顆大大小小的水泡,確診為多囊腎。3 C1 L) {% E, ?9 W. z, G
台南市安南醫院腎臟科林軒名醫師表示,多囊腎,俗稱泡泡腎,是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多發性囊泡疾病。主要侵犯腎臟,也常見侵犯肝臟或胰臟。子女得病的機率是50%,男女均等,一旦發現,子女及兄弟姊妹都應接受檢查。/ v& C& R7 j) Y7 u. U- i% ^
醫師指出,泡泡腎患者年輕時常無感覺。最常見的症狀以腰痛、腹痛最多,此外也有可能出現有血尿、多尿、頭痛、高血壓、腸胃不適。這些症狀平均出現在40歲之後,隨著年紀增加,會逐漸惡化,約50%的患者在50歲之後惡化到末期腎衰竭。
* n( ~4 n7 r% ~tvb now,tvbnow,bttvb 在診斷上,通常以超音波加上家族遺傳的病史來診斷。治療方面,建議控制鹽分與蛋白質的攝取、控制血壓、避免劇烈運動、避免憋尿以減少泌尿道感染機率並飲用足量的水以減少腎結石的機會。目前在國外有研究可使用血管張力素第二型受體拮抗劑來減緩水泡增大的速度,但目前對於腎功能的保存或病人的存活還沒有確切的定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