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教育別被“四個孩子進北大”遮望眼

蕭百佑和子女(資料圖片)

    有一位父親,他的口號是“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學習成績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會遭到嚴厲的體罰。他的四個孩子中的三個被北京大學錄取,他叫蕭百佑,被稱為“中國狼爸”。(11月15日《揚子晚報》)
% e. v8 j: O  b9 |" o4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三天一頓打,這種早被淘汰、早被證明為落後的棍棒教育、體罰教育,在現代教育理念早就普及的今天,竟然還在被爭論,甚至被當作教育典范——許多家長甚至慕名花錢把孩子送到這位“狼爸”門下接受教育,這位“狼爸”在受到激勵後甚至想將自己的教育方式產業化,開門辦私塾,落後的教育方式被競相追逐,實在是我們教育莫大的退步。
% h1 m% S! [# R- c% ?    人們為什麼會被這種野蠻、落後、原始的教育方式所吸引,關鍵不在“三天一頓打”,而在“孩子進北大”。
% S3 W5 |, o8 ~8 E! |; vtvb now,tvbnow,bttvb    如果沒有“孩子進北大”,談到這種“三天一頓打”的體罰和棍棒教育,輿論和公眾必會很不屑,必然會立場堅定地認為這是一種落後的、摧殘孩子身心的教育方式,應該被拋棄,不能隨意打罵孩子,要尊重孩子。可是,因為有了“孩子進北大”的誘惑,有了這個炫目的教育成果的遮掩,人們便是非不分了,失去了清醒的判斷和理智。一俊遮百醜,在很多家長看來,只要孩子能進北大,無論採取什麼手段,都是可以的。不是以孩子為中心,不是尊重教育的規律,而是以“教育的成果”來判斷。家長為了孩子進北大,可以不擇手段。: Z# E/ u1 Q0 \1 g, ?
    也就是說,中國當下教育的問題,並非方式和手段選擇上的困惑,而是在方向上陷入了功利主義的迷思:只要進名牌大學,就是好教育。不關心孩子是不是接受到了完整的、科學的、全面的教育,不是把孩子當成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去對待,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和身心的健康發展,標準只是一個,就是以高考為指揮棒,以進名牌大學為終極目的。教育成敗只有一個標準,就是高考分數,就是考大學的歸宿。正因為如此,“四個孩子中的三個被北京大學錄取”的狼爸可以毫無心理障礙、毫不顧及孩子感受地談論“三天一頓打”。
6 P3 o1 Z* Q% G7 n" C$ ^" x: Cwww2.tvboxnow.com    “虎媽”的教育方式所以受追捧,也是因為她教出了兩個名牌大學的女兒。于是,可以粗暴的教育方式笑傲輿論,輿論不僅不會譴責,甚至會羨慕忌妒並追捧。www2.tvboxnow.com! ~% H2 W0 T, F& i* ?2 N
    四個孩子中的三個被北京大學錄取——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進北大,就算是成功的嗎?且不說進北大的不一定是優秀的人才,他們的身心是否健康,他們有沒有因“三天一頓打”而身心受傷?再說,“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也許只是個案,類似的體罰和棍棒教育可能多了去了,可有多少經過這樣的孩子進了北大,而不是走向一種逆反呢?不能因為“孩子進北大”的表現成果而遮住理性的分析。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k2 F# U* f4 G1 _- t
    對狼爸的討論,暴露了中國教育的焦慮,不知道怎麼教孩子,一個“孩子進北大”就左右了他們的思考。曹林(北京 媒體從業者)

狼爸的教育意識有其正面價值

    有一個父親,他的口號是“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學習成績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會遭到嚴厲的體罰。他的四個孩子中的三個被北京大學錄取,他叫蕭百佑,被稱為“中國狼爸”。盡管他的出現遭到眾多專家、學者的尖銳質疑,筆者倒是認為這種嚴苛教育對于孩子成長很有必要。
8 m" o- t9 {2 R& y0 E, F0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在“狼爸”之前就有一位“虎媽”聞名遐邇,她是美國耶魯大學的華裔教授,原名蔡美兒,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媽戰歌》的書。該書介紹了她如何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她罵女兒垃圾、要求每科成績拿A、不準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等。虎媽的教育方法轟動了美國教育界,並引起美國關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最終虎媽的教育方法大獲全勝,長女被“哈佛、耶魯”錄取。肯定會有人質疑,是否進了名校就是成功,以此來判斷家長教育的成敗失之偏頗。當然,一個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進名校只是人生最初的那一步。也不是讚同狼爸、虎媽此等極端的教育孩子方法,孩子能否成龍成鳳關鍵還得看自身天生的資質,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今中國的孩子普遍缺乏最基本的挫折教育,而這又往往與家長的過分溺愛息息相關。tvb now,tvbnow,bttvb$ x  D' M' b2 k7 T& }" U
    自從“80後”開始,這代人就被人們稱之為“溫室裏長大的一代”,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施行,每個家庭就那麼一個孩子,這種“溫室感”在“90後”、“00後”表現得越發強烈。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父母恨不得就把孩子裝自己心窩窩裏。打也不是、罵也不得,久而久之,孩子嬌縱,沒有基本的是非觀,心理承受能力也越來越差。稍遇挫折就要生要死,如今孩子因不堪各種壓力而選擇跳樓輕生的比例直線上升。生命寶貴之類的話不想贅述,只是筆者始終想不明白,死亡如此恐怖,骨頭粉碎,腦漿迸出,為何有死的勇氣卻沒有生存下去的膽量?我們必須承認,孩子天生是有動物性存在的,任由他恣意生長未必就是對他最大的仁慈與疼愛。尤其是從小就在一個人造的、甜到發膩的環境中成長,他甚至都無法抵禦外在稍微一點點的惡意或傷害。公仔箱論壇: E% ~: E+ c% E+ z4 g! k$ g
    因此,狼爸、虎媽的教育經驗不在于打、狠狠地打,而在于教導孩子辨別是非曲直的同時,給予孩子足夠的挫折教育,讓他們知道世界其實是殘酷的,競爭在哪裏都是慘烈的,這樣才不至于被一點風吹雨打就刮得七零八落、體無完膚。誠然,“狼爸”培養出來的很可能是“羊子”、“羊女”,孩子的性格可能會受到扭曲,所以不值得提倡推廣。但是,我們如今的家庭教育普遍缺少的就是父母狠下心腸的強硬,凡事對孩子無原則,認為只要自己孩子做的都是正確的,這樣最終反而會害了自己的孩子。從孩子成人的角度而言,從國家培養人才的角度而言,狼爸、虎媽這樣的教育意識都是有其正面價值的。(洪丹)

莫要被狼爸的“成功”迷惑了!

     “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這是一位父親的口號。這個人,叫蕭百佑,被稱為“中國狼爸”。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學習成績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會遭到嚴厲體罰。他四個孩子中的三個被北大錄取。盡管他的“狼性”教育遭受質疑,他這位“狼爸”毫不示弱,堅稱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親”。公仔箱論壇9 \# p) W; [: }) p
    這個“中國狼爸”很容易讓人想起年初被熱議的“中國虎媽”、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蔡美兒。她在《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為什麼華人母親勝一籌”的文章,當時搞得無數美國父母都很焦慮。現在這位“中國狼爸”制造的三個孩子上北大奇跡,自然更容易灼傷無數天下父母心,甚至連一些原本堅守以自由精神與獨立人格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主義者,也會叩問自己,我們到底是不是教育的輸家?公仔箱論壇8 ^3 c7 b5 N, x5 D/ P9 l" ^+ R. K
    中國是有盛產“家訓”傳統的,也很有“家法”的積習。盡管父子之間也不乏“家書”,不過,那也多是來自遙遠的訓斥。曾國藩、鄭板橋以及傅雷的“家書”,也多是兇狠有余,溫柔不足,不像印度裔英國人奈保爾的家書,寫得饒有趣味,溫情脈脈。在中國父親的棍棒底下,的確不止會出孝子,也還會出所謂“才子”。學成文武藝,售于帝王家。只不過,那些所謂“才子”,很多時候,卻未被分明,到底是人才,還是奴才的。
' H, I" K5 [( I; A" Q9 V.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遺憾的是,在今天,教育的功利主義與工具主義仍然極其盛行,用雞毛撣子把孩子送進北大的“狼爸”,成為一種“文化偶像”不奇怪。在歷史上,大到專制統治模式都能被無數人推崇信仰,現在小到人才是靠“打”出來的教育理念,自然也會被很多人接受。看到“狼爸們”志得圓滿,滿腹自信,無數孩子沒能上名校的父母,會很焦慮,找不到方向,就會像“狼爸”一樣,拿起雞毛撣子來對付子女。tvb now,tvbnow,bttvb3 z1 N% B7 H, y
    但如此教育之下,孩子們有快樂嗎?“狼爸”兒子蕭堯曾說:“爸爸無疑是成功的,但我們也失去了童年時該有的快樂。”女兒蕭簫也說,“我沒有快樂童年”。但“狼爸”堅信孩子考上北大,“以後他們在回憶童年時,肯定認為是快樂的。”說到底,“狼爸”只是在快樂著自己的成功,而沒有看到孩子的憂傷。他以為成就了自己,就是成就了孩子。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k# _* o/ q# j" `- ]$ G
    素質教育本已命若琴弦,自由精神與獨立人格,已成稀缺資源,“虎媽”咆哮于美國,“狼爸”狂放于中國,這樣的價值選擇與生活觀念,其實是很危險的信號。中國教育內容本已太過局促逼仄,中國的教育模式也實在粗暴簡單,教育離文明越來越遠,甚至連培養做斯文有教養的普通公民,都是那麼難,就更別說是具有權利意識與自由精神的現代公民了。幾千年來,“父愛主義”充斥于各個領域,從政治到經濟,從法治到教育,殊不知,那其實只是一塊又硬又臭嚴重制約社會走向自由與文明的絆腳石。
8 a6 U+ L# C  e. e; G& p) w8 etvb now,tvbnow,bttvb    赫拉克利特說,“時間是個玩跳棋的兒童,王權執掌在兒童手中。”快樂就是兒童的最大價值。被剝奪的童年是永遠找不回來的。如是看來,天下父母心,莫要被“狼爸”的所謂成功迷惑了。(單士兵)
1

評分次數

  • aa00

“中國狼爸”,該支持還是反對 (姜伯靜)

蕭百佑被稱為“中國狼爸”,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學習成績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會遭到嚴厲的體罰。他的四個孩子中的三個被北京大學錄取。他的行為遭到眾多網友以及專家學者的質疑。蕭百佑堅稱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親”,並表示“打”是家庭教育中最精彩的部分。(11月15日揚子晚報)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 A  g- D2 Z' {2 B
6 ]4 E1 Z) u+ y2 B/ m
對于“中國狼爸”,有人支持有人反對,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方法。在我看來,“狼爸”只是個案,即不值得全面推廣,又不必全盤否定,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 d/ A1 y) ^) S$ T, D' ^% l9 V( i" b
古人說,“人心不同,如其面焉”。 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同,思想發展的速度不同,思維基礎不同,觀察世界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就決定了一點:對不同的孩子就必須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我有過10年的教育職業經歷,深知教育方式“因人而異”的重要。育人,同治病一樣,不同的病症、不同的身體、不同的環境就得使用不同的藥物甚至“藥引”。有的孩子,吃軟不吃硬,硬了就有可能發生過激反應,那你要是用“猛藥”必然出差錯;有的孩子,可能只差一張紙捅破,必須要用佛教“棒喝”的方式,那就得憑借“獅子吼”了。
+ _- t/ d3 [0 h' }: T+ s# e公仔箱論壇
" g, s5 ~8 Q! Y, `* P: u蕭百佑把三個孩子送進了北大的大門,這並不意味著他成功了,也不意味著他的教育方式成功了,這只能代表他的教育方式適合他的三個孩子進入北大校園的路徑。其他,則意義不大。其實我感覺蕭百佑也算幸運,他並沒有遇到特殊的孩子,否則他的育兒經歷不一定是這個樣子。假如別人不顧自己孩子的特點強行使用“狼爸”的手段,說不定就會發生悲劇。
2 }% r6 k2 b8 _9 F% s( l6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E/ r- H4 N% I' T7 t
在教育領域,很多人渴望找到一種一勞永逸的教育手段。單一的嚴厲不行,那就一味的寬松;在現代摔了跤,就要孩子去讀聖賢經。孰不知,這樣的手段根本不可能存在。打固然不好,但有的孩子有時也需要踢一下屁股;和風細雨誠然受歡迎,可對有些孩子偶爾的暴風驟雨也是必要的。成功的教育,沒有唯一的手段,只有最合適的方法。
% G/ N+ h  ?" Z/ W! k3 J3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w* T  M2 |/ ^1 d“中國狼爸”,只是一個教育案例,沒辦法也不可能成為教育規律。要想教育突圍,我們應該明白一點:適合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1

評分次數

  • aa00

“狼爸”棍棒教法須細加甄別

      讀罷昨日《狼爸的教育意識有其正面價值》一文,筆者也想發點感觸。誠如該文所言,“狼爸”的棍棒教法對當下獨生子女教育具有某些正面價值,這種客觀審視的眼光的確很有必要。但文章將棍棒教法視同挫折教育的提法,筆者覺得還可以商榷一下。
/ ?3 o4 \5 B+ Lwww2.tvboxnow.com  為此,筆者專門查閱了關于挫折教育的內涵,大抵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的目的。在“狼爸”的棍棒之下,小孩挫折感自然難免,但如果把“狼爸”的棍棒教法直接等同挫折教育,就顯得有點過于武斷了,經媒體放大後,也容易對“望子成龍”的萬千天下父母形成誤導。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q6 X/ @$ n4 q0 F. Q/ w. ?; Y
  筆者以為,教育更多的是講究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而非棍棒武力。挫折教育的提法反倒給“狼爸”的棍棒貼上一層理論外衣,不利于不明所以的家長進行科學判斷,容易形成教育上的跟風和盲從。作為一名父親,筆者也曾以棍棒作為教育小孩的口頭威懾,但卻始終未曾付諸實踐。應該說,偶爾採用棍棒作為教育的輔助手段,確實能在教育小孩的過程中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威懾作用,但是,這裏有個重要的先決前提條件——偶爾。這個度要拿捏得好,絕不能以“摧殘”小孩、使小孩身心受到難以撫平的傷害為前提。“棍棒”長此以往,難免在小孩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狼爸”的三個小孩進入北大,看似表面榮光無限,但都坦言擁有極不愉快的童年,就是鐵證。
+ q" R; n' b- n# @- F  鑒于此,“狼爸”的棍棒教育法,作為家庭教育個案中的一個典型,和其他所有個案一樣,都有其正面和負面的價值,萬千父母要切實加以甄別和借鑒,而不能動輒奉為圭皋。(繆定中)
1

評分次數

  • aa00

觀照“狼爸虎媽” 需要多重視角

四個孩子中的三個被北京大學錄取,與“狼爸”的體罰教育是否有直接因果關係,值得思量。故而,誇大“狼爸”的體罰教育對孩子的成功作用,並不能令人信服,是為《所以,北大兄妹》一書的暢銷而為,走的是“美國虎媽”蔡美兒《虎媽戰歌》一書的路線,因為現在的人們為孩子教育所困,各種教子育兒書鋪天蓋地,另類標簽反而更令人關注。tvb now,tvbnow,bttvb! j9 Z  c# Z0 t6 ^% N$ i' g
撇開這個不談,還是回到教育模式的討論。為什麼專家、學者的尖銳質疑讓“狼爸”毫不在意,因為他自信,而他的自信來源于他的“教育成功”,他的教育成功又堅定了他的做法。也就是說,他四個孩子中的三個被北京大學錄取的事實,勝過了專家、學者的雄辯。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 `' a5 l8 w/ Q  w
如果說,包括專家、學者和“狼爸”,以及讀者諸君,都認為孩子考上名校就是教育的成功,那麼,我們又如何能駁倒“狼爸”的教育方式呢?人家已經用事實證明了,理論在現實面前顯得軟弱無力。如果說,教育的成功之路有很多條,那麼,再來評價“狼爸”的體罰教育,就不是簡單的對與錯、好與壞、該與不該,而是方式方法的選擇問題。“狼爸”可以選擇體罰,“虎媽”可以選擇壓逼,而有的家長可以選擇說教等方式。公仔箱論壇9 i4 s/ T" p# i# m
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父母是孩子的親人,也是孩子的老師。在國外如法國,甚至通過“子不教,父受罰”的法案,對那些沒有能讓自家孩子走正道的父母予以經濟懲處。可見,對孩子的嚴格教育古今中外皆然,只是嚴的尺度有大有小,嚴苛又分體罰、惡罵、壓逼諸多種類,能不能嚴苛,用什麼方式來嚴苛,這個要視孩子的具體情形而定。因此,教育還是要回到教育的基本常識上來: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文/廖保平 圖/王乃玲)
1

評分次數

  • aa00

不能把孩子當做“賭資”

      昨天看到一家網站的調查:施行“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的“狼爸”竟然受到不少中國家庭的追捧,有46.2%的受訪者認為孩子成績優秀,證明此父親“打”得科學。; f% b3 A- O( g! w& M& O
  從“虎媽”到“狼爸”,中國人的家庭教育似乎已經“穿越”過“孟母三遷”時代,準備向人類最原始、最野蠻、最沒有文化的時代回歸。; g9 A4 h% h. P( h
  不管是把孩子“打”進北大,還是“打”進哈佛,我都認為這個父親是一個缺少人性的家長。孩子在“三天一頓打”的家庭暴力下,雖然沒有夭折,甚至還一個又一個地“打”進應試教育的北大,這樣的特例絲毫不能證明“打”得科學。北大應當搞一個調查,看北大學生究竟有多少是從小“三天一頓打”打進北大的,以此向全社會證明“打”是最不科學、最反人類的教育方法。我甚至覺得“狼爸”的孩子雖然已經成為北大學生,等他們有了文化以後,也應當公開向社會澄清,他們並不讚同和心甘情願地接受“三天打一頓”的“狼爸”式教育。( q: L3 B  m/ ~) u
  我這裏說的文化,不是能夠考進北大的那些書本知識。“人之異于禽獸者幾希?”二千多年前,孟子提出了這個問題。文化是人猿相揖別的產物,人類自身與其他低級動物的最大區別就是人類不斷進化,增加人性,減少獸性。一切使人脫離動物本能、本性的東西,無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都是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化就是人類所獨有而獸類所沒有的東西。幾千年來,人類不斷進步,經過多少戰爭,經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對“打”有了一些基本正確的認識,制定了無數限制“打”的法規,國際法、國家法律等等,逐步改變“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這些都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全世界大多數人類的家庭教育已經拒絕、禁止、反對“打”孩子,更不要說“三天一頓打”。羨慕“狼爸”而不是譴責“狼爸”,這是開歷史的倒車,社會的倒退,文化的倒退。這不是什麼家庭教育理念之爭,而是未成年人保護問題,是一個法律問題,是一個文化進步還是倒退問題。$ _3 d% h( C; k5 S* V: z% p7 p
  現在的一些家長,不是把孩子當成未成年人,而是當成“賭資”。自己在社會上沒有得到或渴望得到的東西,在自己無法取得的情況下,就把孩子當做“本錢”去押注賭一把,希望鹹魚翻身、一戰成功。“三天一頓打”給一些家長看到了賭贏的希望,這才是為什麼有人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狼爸”那裏去接受“教育”的根本原因。倘若“三天打一頓”真有“科學”可言,幹脆辦幾個“少年集中營”,把希特勒挖出來管理如何?“三天打一頓”可以把孩子打進北大,那麼,為了讓成年人好好工作,不幹違法亂紀的事情也來一個“三天打一頓”?甚荒謬。據說“狼爸”小時候也被“三天打一頓”。但“狼爸”沒有上北大,似乎是他媽打得太輕的證明。但又何嘗不是“狼爸”的父母即使把“狼爸”當成“賭資”,也未必能本利雙收的證明?(蘇文洋)
1

評分次數

  • aa00

上北大不靠打,“羊爸”的成功更值得讚賞

時羽劍和爸爸時錦華。

    南師附中2012年北大清華推薦生正式出爐:經過11月11日的公開面試和專家組評定,高三(15)班的朱妮成為北大推薦生;高三(16)班的時羽劍成為清華推薦生。昨天,一同接受採訪的不僅有小才子和小才女,還有他們的父親。(11月23日《揚子晚報》)
/ M8 F6 c- I  \; F    因為對孩子平等溫和,這兩位爸爸被媒體稱為“羊爸”;而“羊爸”的出現,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自稱把3個兒女“打”進北大的“狼爸”。盡管自己的教育方法飽受質疑,但“狼爸”仍堅稱自己是天下最好的父親。
) `- K5 L4 W) A1 o) M( A, M: Zwww2.tvboxnow.com    也許在“狼爸”看來,只要孩子們能進北大,就表明他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照此標準來看,“羊爸”無疑也是成功的。但作為成功的父親,“狼爸”與“羊爸”孰優孰劣呢?tvb now,tvbnow,bttvb9 x, c2 h# k3 z' l
    先來看“狼爸”。對“狼爸”來說,“打”是他的秘訣。他的孩子自從3歲起,挨打便成了家常便飯,最終被“打”進了北大。但問題在于,一個人在挨打的時候,內心會本能地產生憤怒與屈辱,若是這種情緒得不到及時的宣泄,便會鬱積在心裏,成為一生的陰影。這樣“打”出來的子女的心理健康,頗令人擔憂。另外,作為一種暴力,“打”具有強大的威力,足以使被打者恐懼不已,從而服服帖帖。就“狼爸”的子女而言,置身時常被打的環境下,他們一定對爸爸言聽計從;表現在學習上,就是竭盡全力達到爸爸的要求。但需要追問的是,在此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能夠擁有獨立的人格嗎?未來在面對權威的時候,他們有勇氣進行挑戰嗎?答案不容樂觀。
7 t! k9 \' }5 f2 T  n1 R  utvb now,tvbnow,bttvb    再來看“羊爸”。與“狼爸”教育中的暴力與專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羊爸”的平等與尊重。時羽劍的爸爸時錦華說,他和兒子的關係就是平等的朋友關係,還常常被兒子稱作“老兄”。“我從來不會對兒子發號施令,相反,我認為我們之間是相互學習的關係。”朱妮的爸爸說:“我們和孩子是非常平等的關係,交流得很多,就像朋友一樣。”他還告訴記者,對孩子一定要有耐心,要尊重她。可想而知,在“羊爸”營造出的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圍中,孩子們的學習靠的是主動性和自覺性,更持久更有生命力。
8 j# j: |' u, D8 V% K! F# W3 {    當然,“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教育同樣如此,對于不同的孩子,理應採用不同的方法;但無論哪一種,都應當尊重孩子的人格與尊嚴,能讓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的教育,才能算得上成功的教育。就教育孩子而言,“羊爸”的成功更值得讚賞。(孫曙巒)

狼爸”“奶爸”全都學不起

    在“狼爸”號稱自己培養出3個北大學生後,近日,深圳一名13歲男孩因為數學成績超群而被北大清華爭搶。相比“狼爸”蕭百佑,饒家鼎的父親饒浩雁在發現孩子的與眾不同、尤其是在數學方面的天賦後,從加拿大回到國內,並辭去工作,在家做“全職奶爸”,全力輔導兒子。13歲的饒家鼎數學表現突出、鋼琴六級,還喜歡遊泳、滑雪等戶外運動。(《京華時報》11月22日報道)www2.tvboxnow.com, S3 b, d8 J# R; l; z* O: F
    如果單從“培養孩子上北大”這個角度來看,“狼爸”也好,“奶爸”也好,都可以算是抓住了老鼠的好貓。
/ a& P; L9 u/ [# Y公仔箱論壇    相比之下,“狼爸”動輒非打即罵的教育方式飽受詬病,而“奶爸”的教育方式卻更容易受到人們的肯定。我們看到,“奶爸”饒浩雁對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努力挖掘孩子的特長,使孩子得到了全面發展,最後走向成功也是理所當然的。這麼一比較,在“狼爸”和“奶爸”這兩位“成功者”之間,我們到底應該以誰為榜樣呢?
: m7 `/ h8 u  ~; _+ ]& |. @( H+ Y    很多人可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學習“奶爸”,但我覺得“奶爸”的教育方法我們同樣學習不了。如果說“狼爸”是個例,那麼“奶爸”就是特例。“奶爸”的成功首先取決于孩子的天賦,從饒家鼎一生下來就表現出了很多方面的與眾不同。而作為父親的饒浩雁本人又是一個博學多識的“海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奶爸”幾乎就是孩子隨身攜帶的一部百科全書,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一般的家長又哪有這樣的能力?公仔箱論壇: n. f1 ~' ^5 u& ^
    當然,更重要的是,不論是“狼爸”還是“奶爸”,一般人都學不起。“狼爸”一共生了四個孩子,他當然比一般家庭更舍得下手了。而“奶爸”自己本身就是一個人才,卻能為了培養孩子辭去工作當專職“奶爸”,一般人做不到這樣的,畢竟多數人還是要為生計奔波。而且只把知識、才能用在培養孩子上,自己的價值又該如何體現?這對社會來說也是一種浪費。www2.tvboxnow.com1 q" b0 S$ q- w/ a
    說到底,我們不用學“狼爸”,更沒必要學“奶爸”,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李國婧)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