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是9歲健康的小男孩,有一天在校上體育課,被發現意識不清地躺在操場上,在同學攙扶下才勉強用右腳支撐走回教室,送醫診斷為動脈血管病變引起的缺血性腦中風,在治療及復健後,已可在輔具使用下自行行走。 D+ J2 G( ~: d' _; z! h* g- ^ v
" C6 ]3 r5 ^/ N; Q9 s
成大醫院小兒部醫師余文豪指出,兒童缺血性腦中風,每年每10萬兒童約有2~13例,發生率不到成人的1/30,其中65%的患者卻會因此留下永久的動作障礙,必須及早給予治療來改善癒後,並避免後續的後遺症。
5 X" O6 }) w2 D, D) A. \4 z6 h, G4 U& i/ Q' q. h: E8 e! R) \5 J
余文豪醫師表示,兒童缺血性腦中風的成因與成人大不同,成人的缺血性腦中風主要與本身的慢性疾病相關,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兒童因較少慢性疾病,成因就更多元,需詳細評估才能釐清病因。! [1 ~& {; ]' p1 F4 l* A
公仔箱論壇0 U- Y$ h3 H4 o' u( \
他表示,兒童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主因,可分成3大類:動脈血管病變、心因性疾病,及血液方面相關疾病。其中以動脈血管病變為最大宗,約占50%。這些動脈血管病變,一部分是先天性的血管異常,不容易預防,另一部分則是由自體免疫疾病或是感染所引起。據國外統計,兒童缺血性腦中風從症狀發生到確診,平均要花費24小時,因診斷不易無法及早治療,致留後遺症。公仔箱論壇4 @6 S6 v9 A. g' [6 G
( f3 _- J& K2 R6 m1 i9 R) F余文豪指出,兒童缺血性腦中風臨床症狀,除典型的單側偏癱外,常以一些不特定的症狀表現,例如:躁動不安、行為改變、感覺異常、頭痛、視力模糊、抽筋、運動失調等,且年紀越小病人的表現越不典型,必須倚靠家長的良好觀察及醫師的警覺性,才有機會及早診斷。
0 B+ l$ ~8 q* {! a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1 F2 j' c6 U ]! R3 i- ~
余文豪醫師指出,兒童第一次缺血性腦中風發作後,可能會造成後續肢體無力、癲癇、動作異常及頭痛等的後遺症,且據不同成因,有20-60%有復發可能,需長期門診追蹤,並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 " d/ v7 d2 }1 a/ E( [( Q1 p' u: s
: z/ {4 M5 k; h8 S. t0 _台灣新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