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韓在東海防空識別區議題上看似不斷加碼,卻應該是「鬥而不破」的局面。 近年東亞局勢的日趨緊張,其根源在於日漸失衡的經濟競合關係,軍事並非最核心因素。例如日本,根本的問題是如何走出廿年的失落經濟,而不在能否宣示釣魚台的主權。在釣島問題上叫囂,只是安倍政府用來振興經濟的催情劑而已。 所以,日本仍應將目光拉回到經濟。如果將釣島問題炒作過度,而把鄰居那個十三億人的「世界市場」關係搞壞到不可收拾,不啻與日本的世界經濟戰略背道而馳。釣魚台問題可以懸而不決,但日本的經濟不能建立在與中國交惡的氛圍中。 同樣的,美國也應將目光拉回到經濟。美國倡議高門檻的TPP,就是想要改變「低工資/低環保/高農業保護」的新興國家的「劣質優勢」,主要目標即是中國。此計若使北京加入TPP,即可使中國必須拉高經濟競合的立足點;若北京拒絕加入,則可扼制中國的經濟能量。 當然,中國大陸更應將目光拉回到經濟。十八屆三中全會主張「市場在經濟起決定性作用」,再加上「上海自貿區」的啟動,皆是在因應TPP之類的「軟圍堵」;只要能過了這一關,中國大陸的「工廠」與「市場」即皆能鞏固其世界性的地位。屆時,像美國與日本這樣的經濟大國,即無人可以承負與中國交惡的代價。 在鄰居爭吵之際,台灣尤應將目光拉回到經濟。美日韓在與北京鬥嘴時,並未停下經濟關係的推進;台灣卻將送上門來的《服貿協議》晾在一旁。寧非怪事? 在全球化下,經濟是最重要的國防,真正的決戰在經濟。 www2.tvboxnow.com& J- K% o9 `1 A+ R. a
www2.tvboxnow.com/ L T; ^3 T$ M8 H; p, L6 o
1 T( Q' r7 m* _# l( r$ Q公仔箱論壇www2.tvboxnow.com8 r z" U, a. _4 ^) F# g! N: b8 A;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