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從必要性與操作性談對菲交涉

在歷經多日的抗菲激情過後,逐漸從宿醉中醒來的台灣,終究要面對現實,開始與菲律賓政府進行後續的事實調查與補償談判。這次我們喝的雖非劣酒,但面對傲慢、反覆無常的菲律賓,馬政府卻仍難免繼續頭痛。 馬總統對於處理台菲爭議,一再重申正式道歉、賠償損失、徹查事實嚴懲凶手,以及重啟台菲漁權談判,是我國政府處理這次廣大興二十八號喋血案的四大底線,這四項原則絲毫不容改變。 但是菲律賓並非日本!從現實層面來看,這四項原則想要全部取得高舉「一中原則」大旗的菲國政府讓步,顯然並非易事,這從菲律賓政府一再操弄「對口單位」與「人民捐款」等矮化我國的字眼,即可以清楚看出。尤其,台菲雙方在事實認定上的認知差距過大,事證(凶槍)、人證(凶嫌)與物證(漁船)又分處台菲兩地,在台菲已確定無法共組聯合調查團的情況下,若單要依賴雙方的司法互助,等待彼此的調查報告出爐,勢必曠日廢時。如此,難保不會重蹈三年前香港旅遊團劫持事件最後不了了之的覆轍。 在國際輿論壓力下,菲政府的態度雖似軟化,但這並不代表菲國的政策已經產生變化。菲國總統艾奎諾日前稱,在處理台菲外交糾紛後,願意與台灣等鄰國協商漁業協定;然而,在台菲協調進行司法調查時,卻可發現菲律賓政府一碰觸到關鍵性的證據便採取消極、不配合及躲避的政策。例如,在我國政府所提出的八項證據調查當中,菲國政府便只部分同意登船、驗槍比對彈道等兩項。依菲國這種「擠牙膏式」的做法,此一外交糾紛勢必遲遲無法落幕,兩國漁權談判更將遙遙無期。 對此,也許政府可以等,但人民卻無法等。血案司法調查的停滯與漁權談判的遙遙無期,勢將重挫馬總統的威信,因此,我們應須從必要性與操作性兩個面向,嚴肅看待政府的後續作為。 在馬總統所提的四原則中,我國政府最期待的當然是與菲國正式開啟漁業談判,劃定雙方重疊經濟海域的分界線,以確保今後我漁民在巴士海峽作業的長治久安,這是「必要性」。其次,正式道歉、賠償損失與嚴懲凶手則是涉及這次喋血案的事實認定調查,這與台菲漁業談判並不相背斥;因此,我國可以採取事實調查與漁權談判雙管並進的方式,並以調查的事實為基礎來強化我國在漁權談判上的有力籌碼,這是「操作性」。 在確立必要性的目標、並擬定操作性原則之後,月前剛通過的台日漁業協議是否可以作為今後台菲漁業會談的標準範本呢? 撇開日本善於操弄「一中一台」,以及菲律賓堅持「一中原則」的對台政策差異性不論,台日簽署漁業協議主要是來自於兩岸在釣魚台分進合擊的壓力,以及美國消極的不干預政策所促成的。而今,這兩項外在因素都逐漸產生質變,而此一質變勢將影響台菲漁業會談的力度與進度。 首先,是兩岸聯手的想像因形格勢禁而弱化:歐巴馬連任後,美國在亞洲再平衡的力度便逐漸加大,不免讓中國大陸出現「周邊有事」的狀況,例如緬甸總統登盛訪美,北韓恣意逮捕大陸的漁船,這迫使中國大陸忙於固樁,並集中力量保護釣魚台,而無力兼顧南海情勢。在六月七日習近平訪問美國之前,中國大陸不可能主動挑起南海爭端,破壞美中談判的氛圍,這是北京在台菲爭議當中口惠而實不至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美國干預力道的加大:在釣魚台爭議升高後,中國大陸以釣魚台為支點,找到突破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缺口;而美國眼見在東海失去先機後,將逐漸全力防守南海,而菲律賓便是美國在南海最重要的馬前卒。於是,在這次台菲爭執中,美國便格外注意兩岸聯手的可能性,極力避免中國大陸藉由此次衝突取得軍事力量進入南海的正當性。這點,也是我對菲進行軍事嚇阻時前瞻後顧的主因。 我們不知道當台灣在宿醉時有沒有做夢?但我們知道如果護漁只處處在依賴別人的善意,而不靠自身的武力,台菲爭議的解決,恐將會是南柯一夢。
+ Q( W' U) L/ z: Gtvb now,tvbnow,bttvb
2 J- U: w3 i2 k' S2 x
【2013/05/24 聯合報】
' ~( f8 G1 p8 w% I7 S7 i$ wtvb now,tvbnow,bttvb1 g" E/ s4 e* O* B1 [

2 F7 K; f, Z9 l+ B8 K$ R! \公仔箱論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