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打安全牌 蔡英文一路轉趨保守

蔡英文在無人挑戰的情況下出線成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有黨內大老對此表示憂心,認為失去初選的競爭,無法鞭策蔡英文提出更具吸引力的政見。這項憂慮,在藍軍候選人持續難產的情況下,似乎變得更為明顯。觀察蔡英文近期提出的政治主張,與其以往的主張相比,在各個面向均有轉趨退縮與保守的傾向。舉幾個最近的例子。一、在修憲方面:蔡英文先前主張「內閣制」更具權責相符之精神,最近她改口稱內閣制「沒有空間」,並迴避討論「閣揆同意權」。她去年當選主席時提議採聯立制並增加國會席次,讓小黨有生存空間,如今卻不了了之。二、兩岸政策方面:去年民進黨已著手研擬比較務實的中國政策,卻被太陽花學運打亂;現在蔡英文自認勝券在握,似擬把問題拖到選後。三、對亞投行的立場:在政府觀望之際,蔡英文呼籲要爭取國家「最大的參與空間」;在馬政府遞出申請書後,她又揚言將比照「服貿」全力杯葛。撇開個別議題的是非不論,我們看到蔡英文最近一連串的表現,似乎是一路從「積極」轉為「消極」,從力主「改革」退向「保持現狀」,從「力圖作為」變成「不想作為」。其中,還包括了她自己的反覆其言、立場前後矛盾,這才是更令人擔憂的事。人們會樂意看到,一個尚未登上大位的潛力股總統,這麼早就失去改革雄心與自我期許嗎?這樣的心態變化,原因不難想像。以去年底前的政治情勢,蔡英文要率領民進黨重回執政,毋寧是有相當難度的;也因此,她必須不斷提出各種改革性、理想性的訴求,吸引不同選民的支持。然而,綠軍藉太陽花之助在九合一大勝,給了蔡英文十足的信心,讓她覺得總統大位已經唾手可得;在這種情況下,她只想保持現有的優勢,目的只求順利登上權力寶座。蔡英文似已有一種「準執政黨」的心態,最後一哩的各項考量皆以「打安全牌」為主,只要排除選舉障礙及日後執政干擾即可。她在修憲上轉趨保守,極力防止對總統權力增加限制,這和她先前以在野立場籲求改革的態度已截然不同。民進黨大老擔心,由於缺乏初選競爭的鞭策,使蔡英文無法在各方面錘鍊出更好的政策主張,這對民進黨並非好事。事實上,從國家的立場看,一位可能成為元首的領袖尚未上任即已變得保守,不斷從其原本的理想上退卻、撤守,卻還振振有詞,這難道不是台灣人民該憂慮的事?何況,這些立場的變化或退縮,並不是基於價值的選擇或對問題有意識的反省,也不是出於長期的國家治理理念,而只是出於眼前的選戰策略考量;其間反映出來的態度搖擺與功利取向,只能說是政客行徑,令人失望。最弔詭的一點是,每次選舉,朝野政黨無不使出全力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以期擴大藍綠基本盤;而這一次,在籠統的「第三勢力」之概括與膨脹下,「中間選民」竟好像完全被兩邊拋棄。尤其民進黨,擺出一副「第三勢力已投靠綠軍,誰還在乎中間選民」的姿態,絲毫無意在政策上或理念上號召中間選民的認同;也因此,人們迄今未聞綠營提出任何有意義的社會議題或進步號召。試問,如此保守的選戰策略,真的符合「民主」與「進步」價值嗎?台灣中間選民的意向,真的能被所謂「第三勢力」簡單蒙混嗎?政治人物追求勝選,這是他們的天性;但對選民而言,政治若被化約到只剩下投票,那麼民主就不可能有太多實質的內涵。就像我們的立法院,煞有介事的最高議會殿堂,向來是癱瘓的時間比運作的時候多;如果明年政黨輪替,民眾能期待這種失能的狀態會有任何改變嗎?遺憾的是,朝野提出來的修憲版本,無一觸及這個問題的要害;蔡英文一心想著總統大位,對此漠不關心。政權在政黨之間換手交替,而民眾則只能輪流承擔著他們的無能和失職。失去鬥志的馬政府,未來一年可能做不了什麼有意義的事,只能在自艾自憐中虛度時日。在另一端,一心以為鴻鵠將至的蔡英文,此刻已開始降低目標、退卻立場,等著政權從天上掉下來。試想,這樣下去,未來的時光會是人們可以期待台灣提升的日子嗎?$ W4 f. f4 H6 e1 H: i- S!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