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慈善行為不能“權力統籌”

      把慈善這一社會性的分配機制變成行政攤派、權力統籌,容易讓人產生逆反心理,無形中銷蝕慈善組織的公信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K/ ~9 ^1 T. f/ K
  最近有兩件事廣受關注:其一,廣東東莞政府部門集體辦理“月月捐”——綁定一張銀行卡,每月固定扣10元以上“捐款”。當地一名幹部稱,10元標準,並不過分。其二,沈陽、濟南、西安等地群眾向媒體反映,他們正在讀小學的孩子被學校要求加入紅十字會,並要繳納5元會費。/ [& Q1 ]6 b3 m% [' o
  針對批評質疑,東莞市民政局表示,“月月捐”可以隨時參加隨時退出;幾個地方的紅十字會也強調,中小學生入不入會,完全自願。然而,在政府部門、學校這種對個人表現頗有壓力的場合,即使內心對這種方式並不認同,又有多少人會因為幾塊錢的“小事”公然退出類似的“集體活動”?tvb now,tvbnow,bttvb# _' z1 H7 F* p
  小事其實不小。“郭美美事件”之後,我國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公眾的慈善熱情,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與此同時,人們對于慈善的關注程度則有了極大提升。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前一些司空見慣的“慈善模式”正在被重新打量,比如對動用權力募捐的反思,比如對善款去向的關切。正如日前民政部有關負責人所說,一係列輿論風波引發的思考,讓政府部門、慈善機構和社會公眾對慈善事業的本質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現代社會中如何開展讓人民滿意的慈善有了相當程度的反思,這對于提高慈善組織規范程度、運作水平是一個促進。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8 g5 a4 r( w- y: U3 `% }
  近段時期以來,中國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等慈善機構推出一係列舉措,推進善款使用的公開、透明,力圖重塑慈善公信力。然而,改革不會一蹴而就,公眾善心重聚需要一個過程。在我國慈善運作“起步晚、底子薄、基礎弱”的背景下,如何還原慈善的自願本質,如何防止“慈善初衷”被隨意篡改,如何提升社會整體的慈善質量,種種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 P- n1 h3 c( g3 U5 H% P  Cwww2.tvboxnow.com  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學校,可以號召、鼓勵、引導慈善,但是不能將慈善作為一種“義務”去推廣。硬性攤派不是慈善,運用權力手段搜集慈善資源必然會破壞慈善生態。把慈善這一社會性的分配機制變成行政攤派、權力統籌,容易讓人產生逆反心理,無形中銷蝕慈善組織的公信力。至于那些假借慈善之名去圈錢圈地、牟取私利的行為,就更是與慈善全然無關,體現的只是權力的濫用。- G) y9 C0 E$ i, ~/ x
  正如有專家所分析的,目前我國的慈善事業存在著“三低三高”的局面。“三低”是:整體起點低,慈善組織數量低,捐款數量低。“三高”則是:需求極高,熱情極高,開放度極高,而且因為有網絡支持,現在已和世界連成了一片。在這樣的背景下,促進中國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使慈善真正植根于社會、依托于普羅大眾,離不開慈善環境的培育、慈善文化的涵養、慈善制度的健全。在這方面,作為社會管理者的政府部門如何“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既是對執政智慧的考驗,也是對依法行政的檢驗。(李天揚)

“綁卡定捐”惡意透支慈善

     據羊城晚報報道,今年,在深圳東莞政府部門工作的黃先生收到了一份“東莞慈善月月捐”的活動倡議書:綁定一張銀行卡,你的捐款將通過銀行作每月10元以上的固定捐贈。黃先生覺得,捐贈應該是自願的事情,強制捐款有失妥當。東莞民政局社會事務科負責人就此回應稱,10元的標準經過調查摸底,並不過分。www2.tvboxnow.com: e! ?- n* I: n/ h

) l6 [5 I. s' Q+ V    綁卡定捐,說穿了就是一種強制捐贈行為,而且貫穿全年,延續今後,是無止境的。國家明文規定了捐款要遵從單位及個人的意願,不可採取強制手段。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當地管理慈善事業的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堅稱“綁卡定捐”並非是強制行為,並振振有詞地宣稱“10元不過分”,言下之意,民政部門對公職人員“下手不狠”,即便是強制捐款,也不算過分。殊不知,這種強制捐款行為,是在恣意揮霍人們的愛心,是在惡意透支公眾的慈善感情。tvb now,tvbnow,bttvb9 O) B5 V; u+ _1 k) S3 f' [
- B$ N: u+ A$ N7 u+ K% h9 z; Z+ F" T
    再者,人們獻愛心也有自己的底線,這樣沒有休止地強制公職人員去“獻愛心”,終有一天會掏空他們的愛心,從而引發他們對公益活動的抵觸情緒。更何況,如今一些慈善機構的所作所為,已經失去了人們的信任,也影響了許多人傾心公益、扶貧濟困的積極性。由此可見,東莞市的“慈善月月捐”公益活動,讓慈善變了味、走了調,已經淪為一種“擾民行動”,應該立即叫停。(汪昌蓮)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